4.“品牌”赛事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除成功举办世游赛提升国际影响力外,全年累计完成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54个项目147次。在着力提升“F1中国大奖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汇丰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品牌赛事的办赛质量的同时,积极争取“北冰南展”战略实施,拓展上海冰上运动项目,精心培育品位高、品牌精、品质好的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重大国际赛事。积极与IMG公司、汇丰银行、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协调,为赛事长远打算,美兰湖上海名人高尔夫赛首次落户上海。指导扶持区县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一区一赛”,努力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成功举办花剑世界杯赛、射箭世界杯赛、环崇明岛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等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推进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外来赛事本土化、本土赛事国际化。同时,裁判管理得到发展,本市有关赛事竞赛办法和制度创新改革。
5.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得到夯实。坚持业余训练“基础战略”,积极贯彻“上项目、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成才率”的工作方针,合理规划布局,市区两级业余训练单位开展奥全运项目已有30个大项和36个分项。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和总局有关文件精神,体教结合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思想认识基本统一,双“八条”措施达成共识。举办上海市青少年十项系列赛,10个项目57站分站累计参赛人数达7000人。积极发挥卢湾少体校等国家高水平培养基地的作用,引领带动全市体校办训水平提高。评选首批17个上海市优秀教练员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上海市青少年二线标准》,积极组织二线测试赛、规范二线招生,检验二线训练,据统计,本市26个奥全运大项的二线测试合格率为78.73%,优秀率为23.32%,较去年提高16和5个百分点;三线合格率提高12个百分点、优秀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提高单位时间训练质量的试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6.体育科教继续发挥支撑引导功能。以解决竞技体育难点和瓶颈为突破口,以满足运动队需求为首要任务,着力加强运动项目关键技术研究和突破,注重于实际应用的研究攻关。完善科研工作团队模式,创新优化工作机制,采取“合力”攻关的形式为运动训练服务取得实质进展。进一步整合科医资源,筹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运动训练康复中心,正式启用汇丰实验室。运动队医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重大赛事反兴奋剂工作万无一失。总体看,运动员文化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运动员文化教育试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运动员学习良性循环机制得到健全,运动员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得到推进,2011年为100多名在外训练的优秀运动员送教上门,136名运动员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沪上知名高校。业余训练科技含量逐步提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