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2011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方案的通知

  (二)滩区群众人口多,迁安救护难度大。按照目前统计,我市黄河滩区(含倒灌区)常住人口76.12万人,占河南黄河滩区常住人口的59.5%,加上流动人口多,大洪水时,滩区群众迁移任务非常艰巨;同时,沿黄地区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经商,群众迁安队伍难以落实,迁安组织困难。根据当前的河道排洪能力分析,若花园口发生8000立方米/秒的洪水,我市将有277个村庄进水,30个村庄被洪水包围,25.31万人需外迁安置;若发生百年一遇洪水,大部分高滩和所有低滩将漫滩行洪,滩区、倒灌区将有508个村庄进水,需外迁转移74万多人。而现有避洪设施仅能满足少部分群众的临时避洪,在短时间内组织这么多群众的外迁,任务异常艰难。
  (三)河道内影响行洪因素多,畸形河势严重影响防洪安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河道内建设项目明显增多,众多的经济活动对河道自然状况影响越来越大,且滩区内存在大量的生产堤、建筑物及片林,这些都增加了防洪决策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黄河下游经过九年的调水调沙,河道主槽最小平滩流量已增大到4000立方米/秒,主槽排洪能力有所提高,但与上世纪80年代初6000立方米/秒的平滩流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槽高、滩低、堤跟洼、堤外更洼”的“二级悬河”河道形态尚未根本改变,遇中常洪水就可能发生高水位、大漫滩,甚至产生“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的严峻局面,大洪水时还有可能发生“滚河”,将严重危及大堤安全和滩区群众安全。
  (四)防汛社会化程度低,保障能力弱。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部门配合、地区协调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黄河防汛社会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难以满足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一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群防队伍组建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群众参与抢险救灾能力较低;二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了社会备料的难度;三是社会水患意识普遍偏低,特别是部分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抗洪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黄河滩区群众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五)引黄抗旱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黄河水资源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在农业用水方面,目前出现了引黄功能全面衰退、供水总量持续下降、引黄灌溉面积锐减的不利局面。国家分配我市黄河干流年引水指标为5.88亿立方米,而实际平均每年引水只有2亿立方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引黄灌区工程老化严重,渠系不配套,制约了黄河水资源的利用;二是闸前引渠淤积严重,得不到及时清除,降低了引水能力;三是受灌区区划限制,跨区域供水协调难度较大;四是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造成河床下切,涵闸引水能力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对今年的黄河防汛抗旱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坚决把黄河防汛抗旱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抓紧、抓实、抓细、抓好。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