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壮大。培训了8210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国家文明城市万分之十二的要求,实现每个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都有1名以上等级社会指导员。林玉平被授予全国首届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称号。
完成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福州市调查工作和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福州市监测任务。获得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先进单位称号。自2005年以来,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全省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2009年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竞技体育成绩突出
“十一五”期间,竞技体育突出奥运发展战略,狠抓人才培养输送,传统重点项目得到发展。我市为优秀运动队、高等院校和上级训练单位等输送300多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涌现出一批国际、国家级运动健将和裁判,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较好成绩。经过几年来项目布局调整和科学训练,我市的竞赛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2006年在龙岩市举行的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福州市体育代表团共获得219枚金牌、127.5枚银牌、155枚铜牌,总锦标6486分;2010年在莆田市举行的福建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福州市代表团取得金牌268.5枚、总奖牌624枚、总分7094.25分的历史最好成绩,并获市委、市政府嘉奖。两届均获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十五届亚运会、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福州籍运动员均获得6枚金牌。在2007年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上,福州市代表团共夺得8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金牌总数列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在参赛的74个城市中名列第8位,进入省会城市竞技体育前列位置,并连续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上,6名福州籍运动员参赛,是历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共获得2枚铜牌;在2009年于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福州籍运动员共获得7个项目的冠军。在2010年首届青奥会比赛中,福州市运动员林声在女子击剑比赛中获第一名,付海涛在男子三级跳远比赛中获第二名。同时,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大运动员输送力度,提高体育训练条件,福州市体校和福清市少体校于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福州市体校于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命名为“国家蹦床集训队福州训练基地”。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构建体育训练网络,全市共建立25个市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88所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狠抓体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体育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科学选材、训练监控、膳食营养、运动康复等方面加大力度,取得新的成效。2007年,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与集美大学联办体育本科班,形成以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校、少体校为骨干的三级体育教育体系。
3、体育产业初具规模
以本体产业为主的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发行和体育用品等相关产业在我市发展势头良好。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服装及鞋帽制造、体育休闲器材及用品制造生产态势良好,许多产品销往国外。仓山的万年青体育运动器材发展成为中国名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体育培训、体育健身服务、体育场馆管理、体育组织管理等服务类行业稳步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已有近百家的健身场馆、50个体育协会(俱乐部)以及各类的体育设施,不仅提供场地服务,还开展体育舞蹈、轮滑、跆拳道、瑜珈等健身培训服务。以腰鼓、舞龙舞狮、武术等传统项目为主的体育表演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体育竞赛业初步发展,近年来我市采用政府承办、企业冠名赞助的模式,已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龙舟邀请赛、融信杯传统龙舟赛、燕京惠泉杯群众登山大赛、国际乒乓球巡回大奖赛等比较大的体育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