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张家川县委、张家川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县委发〔2012〕7号)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及驻县市属各单位:
《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 案》已经县委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县委决定,从2012年2月份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深刻认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坚持科学发展、履行执政为民、实现富民强县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大探索;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实践;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落实“三三五五”社会管理工作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需要。当前,全县各项工作正处在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爬坡期,各项社会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民群众要求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望非常强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充分认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到推动我县跨越式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抢抓省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四级联动:省、市、县、乡(镇)四级广泛动员,明确责任,积极行动。
2.综合带动: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推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3.全面覆盖:各级单位、广大干部都要参与此项活动,所有行政村都要有单位联系,示范户、重点户、贫困户都要有干部联系。
4.务求实效: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5.长期坚持:立足“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开展工作。
(三)目标要求:我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目标是“联村联户联真情、为民富民育新民”。在具体工作中,“联村”重点要体现“强基础、育产业、构和谐、固根本、树典型”;“联户”重点要体现“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增民智、聚民心”。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三、主要任务
这次在全县深入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落实好省、市委确定的“宣传政策、教育农民、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等工作任务的同时,要结合我县实际,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三三五五”社会管理工作法为抓手,重点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宣传落实政策。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指导、协调、督促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2、培育新型农民。尽可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法规、文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和帮助群众学习科技文化,掌握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发展富民产业。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县域发展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协助乡村完善发展思路,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给予项目、资金及信息上的支持,扶持壮大支柱产业,提升示范效应,凝聚发展合力。
4、改善基础条件。协调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办事难、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5、化解矛盾纠纷。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和法律法规政策解释,协助乡村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探索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6、建强基层组织。结合“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指导基层加强党建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
7、树立推广典型。结合联系示范户,重视发现、总结、推广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参与范围和工作方式
(一)参与范围: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参与的单位是省、市下派我县的各有关单位、县直及驻县市属各单位、各乡镇均要联系村;省市下派的工作人员、县直及驻县市属各单位和全县各乡镇除教师和医护人员以外的在职干部都要联系户。
(二)联系对象:以全县255个行政村为重点,省、市单位重点联系我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县乡各级组织及干部联系所有行政村和示范户、重点户、贫困户,实现动态联系全覆盖。
(三)联系方法:构建“上下联动、分级负责、联户到人”的工作机制。(1)省、市、县三级单位对全县15个乡镇255个行政村全覆盖,其中省、市两级单位联系贫困村,其下派干部在单位所联系村中联系贫困户。(2)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包联其所辖全部行政村,乡镇干部分别联系示范户、重点户、贫困户,但与省、市、县干部联系户不能重复。(3)全县各级组织实行“县级干部联乡镇、科级干部联村社、全体干部联农户”制度,按照示范户、重点户、贫困户等不同类别,每名县级干部联系10户,每名科级干部联系5户,每名一般干部联系3户。乡镇科级领导包联村名单及省、市、县、乡干部联系农户名单应于本方案实施后半月内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方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按照一次确定联系对象、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的办法进行,保持全年联系工作不间断。联系户的干部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职时,由联系单位确定新的接替人选,确保工作的连续性,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要结合指导农业生产,开展节庆慰问等工作,采取专题调研、召开民情恳谈会、定期约谈、定期走访、电话沟通、书信交流等方式,与联系户面对面交流、实打实办事。
五、工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坚持“四个定期”。要坚持把宣传推进“三三五五”社会管理工作法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主要抓手和有效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完善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一要定期调研理思路。各级干部要以“五官躬行”为实践标准,通过各种方法形式,进行专题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基层理清思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二要定期走访查民情。各级干部要广泛走访联系群众,积极开展“三普三访三调、三联三引三助”活动,落实“五事到户”制度,有计划的“到田间、进村社、联农户”, 深入查访民情,指导农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送去关怀温暖。三要定期解忧促发展。要深入了解掌握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协调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扎实开展“三送三帮三扶”活动,积极帮助农村选准致富路子,努力破解基层发展难题。四要定期排查化矛盾。要结合开展“三普三访三调”活动,积极协助乡村组织疏导思想、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以推行“五卡”和落实“五项制度”为重点,加大村务公开力度,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知晓率。突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突出重大信访案件接访,突出矛盾纠纷化解,突出诉求渠道畅通,认真抓好各项强农惠农富民政策落实,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维稳机制。
2.做到“六个结合”。一要与农村重点工作和季节性农业生产相结合。根据农时季节,掌握农民生产需求,送技术到田间,送政策到农户,送项目到产业,有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协助乡镇搞好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基础建设、计划生育、社会管理等农村重点工作。二要与贫困村资源开发和实施片带扶贫开发规划相结合。加强调查研究,尽快熟悉村情,认真梳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路子,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持与带动同步,充分利用挖掘贫困村资源,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扶持地方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片带发展、整体推动的致富路子。三要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围绕改善贫困村的基本条件,着力抓好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供电供水、通讯道路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基础保障。四要与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深入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整合培训资源,立足产业实际,加大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五要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相结合。紧紧围绕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重点,切实改进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尤其要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注重党员发展、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三双”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六要与加强和创新管理、营造农村和谐稳定环境相结合。全面推行“三三五五”群众工作法,加强对示范户的培育扶持,不断提升其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和落实各级领导联系重点户制度,化解信访积案,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涉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为促进农村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3.实施“五个一行动”。根据每个联系单位和干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五个一行动”。一是出一个以上脱贫致富的点子。利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见识广、门路宽的优势,帮助贫困村和联系户分析贫困原因,因村因户施策,给他们出一个以上可操作、见效快的脱贫致富点子,让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变为现实。二是办一件以上群众急需的实事。紧密结合实际,找准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属于村的,由联系单位负责,属于农户的,由联系干部负责,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为贫困村或贫困户办一件急需办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惠。三是资助一名以上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对贫困村群众子女上学情况进行摸底,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困难的问题,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四是实施一项以上农村扶贫开发的项目。积极为联系村争取项目,并帮助实施好项目,拓宽增收门路,夯实脱贫致富基础。五是破解一个以上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认真调查排摸联系村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纠纷,尤其是历史积案和老大难信访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实现“五个显著提升”。通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确保全县农村实现五个明显提升。一是农村基础条件大力改善,新农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二是农民收入大力增加,农村自我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通过联中帮、帮中扶、扶中促、促中带,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增收能力明显增强,稳步增收的基础不断夯实。三是农民素质大力提高,农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宣传政策、普及法律、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政策观念、法制意识、科学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农村矛盾纠纷大力化解,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全面推行“三三五五”群众工作法,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一些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五是各级干部作风大力转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各级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明显提高。
六、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人民群众的呼唤和要求,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各级各单位、广大党员、全体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了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活动日常工作。各乡镇、各单位也要及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各级党组织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量化任务,全力推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督促检查、亲自推动落实,并确定一名领导和专人负责协调联络工作。工作中要做到单位有民情台账、干部有民情日记、群众有干部联系卡,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二要统筹协调推进。各乡镇、各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列出年度工作进度,按计划推动工作开展。干部进村入户要坚持“三个依靠”,即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基层组织,依靠优惠政策,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相互协作联动,科学整合资源,注重分类帮联,积极主动地开展联系工作。要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做好日常工作、推动“三农”发展、维护农村稳定、转变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夯实基层基础相结合,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乡镇要为省、市及县直机关干部提供工作上的支持和方便,确保机关干部下得来、蹲得住、联得实、见成效。
三要严明工作纪律。联系村的单位原则上一年进村不少于4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个月;联系农户的干部一年入户不少于2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周。各联系单位和干部必须做到“四个严防”、“五个严禁”、“六个不准”。“四个严防”即:严防蜻蜓点水。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常下去、真联系、实办事,真心做到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严防形式主义。不搞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不干沽名钓誉的事;严防弄虚作假。不能欺上瞒下、报假数字、写假汇报、造假新闻,不能乱表态、乱承诺,愚弄群众;严防急功近利。要从群众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多干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善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肯做还旧账、解难题、化矛盾的事。“五个严禁”即:严禁做违背群众意愿的事,严禁做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严禁做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严禁做违背政策及工作程序的事,严禁做影响团结稳定的事。“六个不准”即: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不准干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要落实政策资金。根据乡村实际,依托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努力为联系村协调项目、资金、物资等支持,不断强化指导引领作用,全力协助乡、村争取发展项目,帮助基层谋划发展项目,督促跟进项目实施,真情帮贫济困。
五要强化督查考核。要将本次行动开展情况作为全县督查工作的重点,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管理考评体系,并作为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由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评和满意度调查。每年结合评优选先,对联系工作措施得力,任务完成较好,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六要营造舆论氛围。建立健全网络、电视、报刊等三位一体的宣传平台,充分利用调频广播、横幅、标语、公开栏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本次行动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工作成效,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推广,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件:1、张家川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2、张家川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省、市、县领导联系乡(镇)、村一览表
3、张家川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省、市、县单位联系村一览表
附件1:
张家川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刘长江 县委书记
副 组 长:李肖锋 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马中奇 县委副书记、县长
关春生 县政协主席
常务副组长:妥国保 县委副书记
成 员:夏 草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马玉凤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何吉洲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马全荣 县委常委、副县长
何永东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冯建新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志军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司健吾 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
成员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委统战部、县委农工部、县公安局、县文广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人社局、县计生局、县扶贫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冯建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高建勇、马振科、赵杰义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督查组、联络组,主要负责活动统筹安排、协调联络、信息宣传、督查指导等日常工作。
附件2:
张家川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省、市、县领导联系乡(镇)、村一览表
省、市、县领导 | 备注 |
姓 名 | 职 务 | 联系乡(镇) | 联系村 |
刘永富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 木河乡 | 庄河村 | |
郭奇若 |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龙山镇 | 汪堡村 | |
宋博华 |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平安乡 | 新庄村 | |
杨发元 | 市政协副主席 | 平安乡 | 水泉村 | |
马百龄 | 市政协副主席 | 大阳乡 | 豁岘村 | |
张江武 | 市公安局局长 | 刘堡乡 | 董家村 | |
刘长江 | 县委书记 | 张川镇 | 上磨村 | |
何永东 |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孟寺村 | |
李肖锋 | 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 | 恭门镇 | 海河村 | |
马 威 | 县政协副主席 | 团结村 | |
马中奇 | 县委副书记、县长 | 龙山镇 | 官泉村 | |
王九仲 | 县人大副主任 | 北街村 | |
关春生 | 县政协主席 | 刘堡乡 | 刘堡村 | |
马中华 | 县政协副主席 | 芦科村 | |
妥国保 | 县委副书记 | 木河乡 | 店子村 | |
海金武 | 县人大副主任 | 八卜村 | |
夏 草 |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 大阳乡 | 大杨村 | |
姜 云 | 县检察院院长 | 下李村 | |
马玉凤 |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 张棉乡 | 和平村 | |
王存珠 | 县政协副主席 | 庙川村 | |
何吉洲 |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 马鹿乡 | 金川村 | |
毛巧莲 | 县人大副主任 | 长宁村 | |
马全荣 | 县委常委、副县长 | 马关乡 | 八杜村 | |
马兰生 | 县人大副主任 | 石川村 | |
冯建新 |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 川王乡 | 铁洼村 | |
马毅峰 | 县人大副主任 | 王沟村 | |
王志军 |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 梁山乡 | 梁山村 | |
司健吾 | 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 平安乡 | 大湾村 | |
徐东明 | 县政府副县长 | 梨树村 | |
张海平 | 县政府副县长 | 胡川乡 | 宁马村 | |
孙会忠 | 县人武部政委 | 胡川村 | |
段文琰 | 县政府副县长 | 闫家乡 | 丁河村 | |
马玉琴 | 县政协副主席 | 车古村 | |
李 振 | 县政府副县长 | 连五乡 | 高庄村 | |
马志刚 | 县法院院长 | 四合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