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健全群众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民情责任区制度,全县以乡镇(街道)、村(社区)、组为单位划分为三级民情责任区,建立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现民情责任全覆盖;全面实行“五卡公开赋民权”即便民服务卡、村务公开卡、政策明白卡、民情联系卡、服务承诺卡的群众工作方法,广泛收集民情,汇集民意,研究和解决民生问题,督促指导责任区抓发展,保稳定,解难题,促党建;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责任区,及时掌握民情、化解民怨、为民解难,每年至少提交一篇民情报告、帮助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建立健全民情巡视制度,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政法部门组成民情巡视组,定期不定期开展巡视活动,了解民情动态,检查民情责任落实情况;建立健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接待日制度,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引导村(居)民理性表达诉求,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所包乡镇和联系点,了解情况,帮助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健全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制度。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拓展信访工作职能,把事前预防、事中疏导、事后解决问题融入一体,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系人民群众的职能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畅通群众来信来访、县委书记(县长)信箱、网上信访等多种渠道,引导群众以书信、电话、电子邮箱等形式表达诉求;完善政府网站,支持维稳信访系统信息化建设,为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供便利条件。
(四)健全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制度。县委每季度召开一次社会管理工作专题联席会议、乡镇党委每2个月召开一次社会管理工作专题联系会议,分析研究社情民意动态和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协调解决有关事项;要制定社会管理工作规划,出台惠民政策,遇有重大民情事项和社会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认真予以研究解决。
(五)建立健全群众教育工作制度。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宣传好法律政策、教育好群众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形成经常性的群众教育工作制度,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向广大群众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贯彻执行政策法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增强主流思想价值观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切实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深入开展社会诚实守信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做人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促进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运用网络、新闻媒体等舆论工具,强化对群众的正面引导和教育。
四、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单位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一)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推动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切实做到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把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社会管理基础项目建设,支撑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社会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积极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参加社会服务的功能。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真正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