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LED产业。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围绕LED设计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发展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发挥深圳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优势,推进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围绕LED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等领域发展LED制造产业基地。利用佛山照明产业的制造优势和中山“国际灯都”的市场优势,加速LED技术向传统照明领域渗透,促进传统照明产业集聚区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发挥惠州等地的产业优势,加速LED技术向汽车、显示、家电、电子消费品的渗透,扩大在散热、光学以及驱动电路等LED配套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延伸LED产业链。
4.生物产业。构建以广州和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高地。加强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珠海三灶生物医药产业园、佛山生物医药科技园等园区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东西北地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形成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湛江、阳江、茂名等地争取发展成为广东省南药重要生产基地。云浮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动物保健疫苗研发生产基地。肇庆重点建设生物医药、动物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韶关发展成为广东重要的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河源着力培育中医药制剂和生物抗癌药物产业基地。揭阳加快形成以中药饮片、保健品为主导产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汕头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广州重点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深圳积极发展海洋医药产业。粤东地区重点推进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育种及养殖技术产业化。粤西重点发展海洋药物,推进海洋育种及养殖技术产业化。
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航空装备。加快推进西部沿海、中部和东部沿海三大航空产业发展集聚区建设。西部沿海航空产业发展集聚区以珠海航空产业园为中心,经阳江延伸到湛江,主要打造集通用飞机设计、制造、机载配套和营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航空产业链,配套发展展览、维修、培训、保障服务、运营等服务业。中部航空产业发展集聚区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东接东莞,西联佛山,主要建设航空物流产业园区,配套发展航空零部件加工、机载电子、航空材料和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东部沿海航空产业发展集聚区以深圳宝安机场为核心,经揭阳联接汕头,重点发展航空电子制造和航空物流,择机建设深圳宝安机场和揭阳潮汕机场空港经济园区和保税加工区。
(2)轨道交通装备。以江门、广州花都和番禺三大车辆修造基地为依托,培育形成珠三角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推进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
(3)海洋工程装备。重点推进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广州大岗船用中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珠海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山广船国际海洋工程及船舶制造基地建设,打造珠江口沿海现代化大型船舶制造基地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4)智能制造装备。广州、佛山等地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精密加工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广州、江门等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高端农业机械装备。
6.节能环保产业。
(1)节能产业。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以韶钢等钢铁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钢铁工业节能。东莞、佛山、深圳等地大力推行节能电机。加快珠海、佛山、中山、湛江节能家电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广州、佛山、珠海大力发展先进空调技术产业。大力推进深圳、佛山、粤东等地节能建筑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深圳高新材料研发基地和佛山节能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广州、东莞等地发展节能玻璃产业集群。
(2)环保产业。积极发展以先进垃圾清洁焚烧发电技术为核心的垃圾清洁焚烧设备。加快建设广州、深圳水污染控制技术研发服务基地,以广州、佛山、中山的水处理设备制造为中心,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水处理设备制造基地。加快建设以惠州为中心的深莞惠电子电器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佛山-潮州陶瓷废料资源回收利用项目、肇庆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肇庆华南再生资源基地、佛山―肇庆废旧材料综合利用基地、韶关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基地、清远有色金属再生产业基地。建设广州、深圳环境监测技术、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基地。建设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河源等环境监测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基地)等为先导的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区。建设广佛肇清洁生产共性技术研发与设备产业基地。
7.新能源产业。
(1)核电。依托核电站建设和重点优势企业,采取与国内外核电关键设备和核岛辅助设备制造企业合作的模式,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南沙核电设备成套制造供应基地,进一步将汽轮机、发电机总装以及尚待扩产或难于内陆运输的设备、部件制造等聚集到南沙基地发展。建设江门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积极争取核电站辅助设备和部件制造落户园区,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建设深圳新能源(核电)产业基地,提升核电技术研发和高端服务业。支持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完善我省核电装备产业链。
(2)太阳能。以深圳、佛山、东莞、河源四大基地为中心,辐射中山、珠海、江门、揭阳及全省各地,推动太阳能光伏相关产业相互促进、集聚发展,形成全省各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大力支持东莞光伏晶体硅电池及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深圳太阳能薄膜电池、佛山三水光伏电池、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汕头双玻璃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肇庆太阳能光伏材料开发光伏应用示范、深圳拓日工业园、珠海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基地、佛山南海“风光发电与绿色照明”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以东莞五星太阳能、深圳拓日公司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布局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
(3)风电。培育和扶持骨干企业建设成为国内外一流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以兆瓦级风机、关键零部件和风光互补小型风机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山风电整机和部件产业基地,支持佛山、广州市发展小型风机和风光互补系统,在深圳、东莞市形成风电产业电子电器控制系统配套区,以整机带动零部件和配套产业,逐步在珠三角形成以兆瓦级风电机组研制为重点、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带。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规划发展海上风电场,布局建设1-2个海上风电场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