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建成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快生态建设与保护步伐。到2020年,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5%,城市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0%以上,中水回用率大大提高;兴建小水电站4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23%;完成城乡水系治理298公里,全县水景观面积达到5.7平方公里。小滦河流域维持一类水质,伊逊河流域入庙宫水库水质力争达到三类水质。辽河上游流域控制工业、高耗水项目,减少点源及面源污染,保持水源涵养地生态指数达标。
五是全面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到2015年底,完善全县城乡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管理一体化,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才队伍和水务管理体系。
规划到2020年实施水利工程项目10类,55项,总投资37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20亿元,2016-2020年17亿元(工程建设详细内容及投资见附表)
四、规划任务与重点水利工程
(一)农村水利工程。 “十二五”期间,解决14.6万人农村居民(2.2万农村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规划新增农田灌溉面积2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17.5万亩、果树节水灌溉2万亩、牧区饲草料地节水灌溉0.5万亩。综合治理大唤起河、不澄河等河道36条,总长300公里。在黄土坎、大头山等乡镇修建生产生活用桥5座。
(二)防汛抗旱减灾工程。到2015年,完成伊逊河棋盘山到四合永段河道30公里治理任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647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实施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建设县级防汛指挥中心,建立健全防汛预警预报、避险转移、物资储备、抢险救灾等应急响应机制,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县城防洪与排涝系统,加大城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旱和突发性水安全事件的能力,形成防汛抗旱、责任明确、预警预报及时、反应快捷、决策科学的防汛抗旱保障体系。
(三)水电站建设工程。把水电开发与水资源工程、水环境、水利旅游密切结合起来,加快实施农村小水电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建成官地水电站、下湾子水电站、挖钱沟水电站、甘沟口水电站四座水电站,总装机3300千瓦,年发电1040万千瓦时。
(四)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工程。到2015年蓄水工程总库容达到7490万立方米。按省要求建设节水型示范县;建立水资源监控系统,关停县城规划区自备水源井,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促进中水利用。实施自来水配水管网改造项目和自来水入户改造项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旧网改造20公里,改造老化室内给水设施3000户。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中水利用率达到60%。供水、污水处理能力满足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要求,形成以拦蓄水工程主体,以再生水、雨、洪水利用为补充的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