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采用“点(景区、景点)-轴(旅游线路)-圈(旅游带、旅游圈)”的模式,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共同在苏浙皖沪地区组合若干条个性鲜明、一程多站、适销对路的铁路环线、自驾游线、房车游线、游船观光线等精品线路。依托具有资源互补性的区域旅游产品,打造都市风光、文化体育、生态、山水、园林、古镇、民俗等跨区域特色旅游。
(五)完善旅游管理模式
旅游市场的发展,行政体制的改革都要求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只有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市场、管好市场。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建设,以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加强旅游的诚信体系建设,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保护游客与企业的安全。
1.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建设
健全旅游执法功能,完善旅游执法体系,建设旅游执法队伍,加大旅游违法处罚力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监、价格、文化执法等部门的合作。建立由旅游质监所、消保委、相关企业质监部门组成的多层次投诉处理体系,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2.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实行旅游企业优质服务的认证制度,定期发布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和旅游企业质量信息公告,全面实施《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建立、健全旅游诚信记录制度、诚信评价制度、诚信信息发布制度、诚信奖惩制度、从业禁止制度等制度,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诚信经营、诚信消费的旅游诚信体系。
3.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加大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切实强化旅游企业责任主体,落实旅游安全属地化管理,明确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共同做好旅游市场规范与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六)全面塑造时尚魅力的都市旅游形象才
宣传上海、营销城市,是上海旅游业肩负的重要职责。全面拓展旅游市场,使更多的中外游客来上海旅游,有利于营造更加国际化、更加便捷的城市环境,为上海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信息流、资金流,提升上海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要着力塑造时尚魅力的都市旅游形象,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国内旅游市场营销。
1.提升城市旅游整体形象
在既有上海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十二五”期间上海城市形象定位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明确上海都市旅游的口号、主题和定位语,通过塑造形象来进一步整合提升上海旅游资源,明晰上海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目标。
进一步创新上海旅游节、上海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提升旅游节庆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上海旅游节的花车巡游和方队表演,提高上海旅游节的国际知晓度和影响力。丰富上海旅游节活动内容,坚持“一区一品”,规划推进全年各项旅游节庆活动,开展最佳旅游节庆区县评定。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开展系列旅游惠民活动,积极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旅游节。
积极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丰富夜间文化旅游市场,提升上海都市旅游文化内涵。支持区县结合地区特点,开发文博旅游、民俗旅游等系列文化旅游项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吸引物,发挥旅游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2.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旅游市场营销
在继续巩固日、韩、美、德等上海最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的同时,关注印度、俄罗斯、东欧和中东等极具潜力且高速增长的新兴客源地,加大营销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格局。继续将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作为上海入境旅游最重要的支撑,同时,关注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整合全市相关资源,依托重大会展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向世界营销上海。加强与世界旅游专业机构和著名旅游刊物的联系,借助其宣传,提高上海的国际美誉度,增加上海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并使上海组织的各类旅游活动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纳入国际网络,进入相应的国际旅游统计渠道。
3.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国内旅游市场营销
顺应高铁时代的到来和长三角地区同城化的趋势,继续巩固以江浙为代表的周边市场,拓展挖掘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和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等上海最具潜力的国内客源市场。
(七)构建智慧型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经验和特色。在“十二五”期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助式旅游比例的不断提高,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化管理服务的模式,加强统筹协调,增强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能力,构建智慧型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创新信息化旅游管理服务模式
为旅游市场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实现上海旅游行业“数字化管理”。建立“上海旅游质量管理系统”,进一步开发旅游保险服务子系统,以完善上海旅游团队动态监管。开展区(县)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的信息互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旅行社上报率达到100%、旅游团队信息上报率达到100%和游客数据上报率达到100%。将游客的投诉与业务处理过程结合,提高游客投诉的解决效率与信息透明度。启动旅游电子合同,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上海出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旅游合同进行管理。建立“市公安局-市旅游局-区县旅游管理部门”的联合数据维护机制,实现旅馆业数据共享。建立诚信信息发布及管理机制,定期发布旅游企业质量服务情况和市旅游质量监督所工作情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要求,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实现“数字化政府”。强化旅游政务网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网上互动的信息共享服务功能,深化网上办事和便民服务,为企业及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到2015年,市与区县旅游管理部门间的信息电子文本交互达到80%,基本实现旅游政务信息化。升级改造现有的旅游统计系统,实现各类旅游企业依法通过网络进行统计报表数据的上报;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可对上报数据进行汇总、查询、统计。到“十二五”期末,系统内统计数据要覆盖50%旅游企业,提高统计和分析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管理服务内容
适应旅游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的需求,制定完善旅游相关法规和标准,强化旅游法制研究室和旅游标准化研究室的功能,建立健全旅游法制标准化研究体系,营造与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相匹配的旅游法治环境。加强旅游法制服务,建立上海旅游法律与标准化网,拓展“刘律师信箱”等便民旅游法律服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的旅游标准研究与制订,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的实施力度,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示范点、示范企业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游厕所、旅行社、导游、购物、节能减排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都市旅游标准体系。运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实现政府对旅游活动的有效调控。加强旅游市场执法力度,走向市场、行业、产业统筹管理,进一步由管理企业转向管理市场,研究制定旅游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增强对旅游发展全局的统驭能力。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统筹协调,为都市旅游发展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研究制定各项措施,在政策、税务、资金流转等方面给予旅游企业优惠和激励,通过市场规律来引导旅游企业良性发展。
3.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构建健全、规范的都市自助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标识系统,实现重点窗口地段旅游图形引导标识系统的全覆盖。完成旅游集散中心总站建设,推进青浦、松江等区(县)旅游集散站建设和功能的完善,建设大虹桥旅游集散站,形成“主站-分站-停靠点”的三级站点网络,提高旅游集散网络覆盖率。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网络化建设和管理,开发旅游预定、演出票务预定、航空票务预订等服务,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旅游信息自助系统,为来沪游客提供规范化公益服务。完善和充实上海旅游热线962020的数据资料,增设政策法规及行业规定咨询服务,将旅游咨询信息覆盖到长三角主要城市和地区,树立上海旅游窗口品牌,稳步提高客户满意率。推动上海旅游援助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