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旅游装备制造业

  提高旅游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度,大力培育和发展以游艇游船制造、旅游房车制造、户外游憩装备制造、旅游商品生产等为主体的旅游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的旅游服务业向旅游制造业延伸,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能级。

  --旅游金融

  设计旅游贷款、分期付款等相应的旅游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健全旅游信用制度,尝试成立以旅游信贷业务为主的消费金融公司,大力推行旅游信用卡、旅行支票、旅行汇票、旅游储蓄、旅游消费信贷、旅游理财等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旅游金融衍生产品。

  完善现有旅游保险产品体系,引导保险产品向旅游救护、治疗、赔偿和后续安抚等业务拓展,开发紧急救援保障、医疗先行垫款等服务;推行全行业保险,督促游艇、车船、会展和游乐场所等旅游经营主体投保相关责任险,建立系统化旅游保险链;建立代理旅游保险制度,发展旅游再保险市场;在现有行业统保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独立于商业保险之外的旅游保险资金。

  --旅游信息

  应用和推广有效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指导中小旅行社完成业务整合,实现产品发布、营业销售、财务管理、客户管理相统一,提高上海旅游中小旅游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到“十二五”期末,中小旅游企业实现应用电脑辅助企业管理。整合旅游预订、IPTV、在线服务、安全监控、统一支付等功能和业务,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在三网融合基础上的新一代旅游营销平台的建立。加快形成旅游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和经营模式,提高电子商务业务比例。

  探索三网融合机制下的旅游信息化模式,把握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开辟手机用户的旅游咨询服务领域,打造新兴信息技术为旅游者的贴身服务。

  建成基于移动通讯技术和GIS地理定位、实时信息功能实用、符合物联网概念的上海旅游综合自助服务平台。利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推动在5A、4A旅游景区的数字化管理,推广GPS技术在旅游大巴流动的全过程监控,关注云旅游和物联网产业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旅游会展

  以主导产业和城市特质为指向,发展上海商务会展旅游,有效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以及会展业的资金和人才聚集效应,实现商务会展旅游的强大经济带动力。切实改善目前会展场所供需不对称的矛盾,通过世博场馆的后续利用和国家会展中心的兴建,力争实现主要会展场馆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并在旅游会展产业方面实施规模化与集聚化战略,构建浦东与虹桥两大会展集聚区;打造一批经上海与其他相关国际组织认定的国际品牌展览与会议;加强会展联动效应的发挥,以会展旅游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完善产业链,发展一批专业的会展策划组织企业,强化上海专业会展组织者(PCO)与目的地接待公司(DMC)的力量,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会展策划组织企业的同时,着力培育上海本土企业,构建上海旅游会展业的企业集群。把上海建设成为以“商贸交流”为特色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邮轮旅游

  大力发展邮轮旅游,完善上海邮轮港口基础设施,实现虹口北外滩和宝山吴淞口邮轮码头合理分工、错位竞争,规范邮轮行业服务与管理,营造更加便利的邮轮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停靠上海,并把上海作为邮轮母港。在北外滩地区重点打造集国际标准邮轮码头、国际邮轮客运服务、国际邮轮主题会展、都市旅游服务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上海邮轮旅游核心功能区。同时,依托北外滩CBD地区,打造世界邮轮公司总部、邮轮旅行社和高星级宾馆集聚区。推进宝山上海国际邮轮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整合现有各种水上旅游网络资源和服务平台,积极打造集邮轮母港、邮轮配套服务、水上旅游集散服务、水上旅游电子商务、水上旅游产品交易、水上旅游专业服务、水上旅游延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体系,形成中国邮轮旅游集散中心、长三角水陆转运客流集散中心和中国最大的水上旅游网络信息中心,并最终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上旅游平台整合运营区域。到“十二五”期末,将上海发展成为东亚地区邮轮枢纽港和亚太地区与新加坡、香港并列的三大邮轮中心之一。上海出入境邮轮乘客数量实现100万人次规模,邮轮产业对上海的经济贡献达到50亿-80亿元。

  (四)创新丰富都市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旅游服务存在的主要载体。只有形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旅游业才能创造出价值。上海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应以创造性的眼光去开发资源,以产业融合的方式打造出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1.结合商、旅、文、体,打造富有都市特色的旅游产品

  与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与商业、文化、体育相融合,向休闲型及各种专项旅游演变。强化城市的旅游购物功能,优化购物旅游产品结构,提高购物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引进更多国际品牌,创建各具特色的旅游购物新区,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及各类专业特色购物街,大力发展综合型和个性化的购物旅游产品。依托上海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名人故居,加强历史性城市公园和各类特色园林的开发,利用类型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演出,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之旅”旅游产品,并根据国内、国外旅游者的需求,推出不同的文化旅游线路。发挥上海作为“红色之源”的独特历史地位,积极开发在全国所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依托上海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革命遗迹、名人故居、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发展红色旅游,并提高全市红色旅游景点的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推进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改造、静安寺文化旅游功能区打造、文化广场都市文化综合体、广富林等项目,将旅游休闲与文化娱乐、商业购物等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加强衡山路、华山路、巨鹿路等等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开发。依托上海动漫博物馆,开展动漫旅游,合力打造张江“动漫谷”。利用上海在体育场馆、体育队伍、人才、体育用品企业等方面的体育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体育赛事落户上海,以重大体育赛事来激发人们来沪旅游的动机,充分发挥体育和旅游在健身休闲方面的共同作用,打造体育旅游产品。

  2.融合工、农、交、旅,打造展现产业特点的旅游产品

  加快推进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生活,以及工业发展历史、发展成就、产业形态、企业文化等与工业相关联的内容为主要吸引物的工业旅游。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工商业城市的优势,展现百年工业历史和现代工业成就,以及航天、印钞业等特色工业魅力,转变工业企业的观念,完善工业旅游在观景台、摄影点、专门通道、导游解说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加快推进旅游与农业融合,依托农业园区、乡村农家乐,发展以农业生态观赏、农民生活体验为主体的农业旅游。形成郊区全覆盖的农业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融浦江两岸风貌和建设成果,展现人文景观、时尚创意、民俗风情、生态休闲、灯光夜景的浦江游览,推动浦江游览向苏州河、淀山湖、长江和海岛延伸,形成水陆联动、水岸一体的游船旅游。

  3.联动教、科、卫、旅,打造新兴的旅游产品

  充分挖掘上海发展科普旅游的资源优势,增强科普教育基地的旅游功能,完善讲解等服务,加强新闻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科普旅游的氛围,通过主题活动等形式,将相关的科学知识融进旅游之中,不断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和科普的旅游内涵,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新的要求。挖掘上海高校众多的教育资源优势,增强旅游对陶冶身心,增长知识等方面的功能,开发校园体验游。挖掘上海医疗资源丰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疗人才集聚,与发达国家相比医疗服务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和优势,完善高端医疗服务,完善上海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与术后或痊愈后休息、恢复相结合的医疗旅游活动,发展医疗旅游。适应上海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和实际,充分整合民政、卫生、体育、交通、园林等各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老年人福利的政策,运用社会各类针对老年人的公益设施,鼓励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推出适合老年人旅游的线路和产品,大力发展银发旅游。

  4.整合长三角旅游资源,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以大运河、长江、东海、太湖、杭州湾等“水”资源为载体,以沿路、沿线、沿岸等交通为纽带,以江南文化为核心,以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城乡景观为依托,以各大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率先发展旅游金融、旅游文化、旅游航运、旅游会展、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专业服务,将区域旅游合作逐步引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连锁经营、旅游行业标准、旅游信息平台、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培训考核、旅游资质认定和旅游结算、投诉体系等领域,实现区域旅游服务全方位拓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