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当前,上海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要坚定不移地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是上海实现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途径。第一,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通过有效启动内需,实现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第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速郊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全市服务业比重,克服服务业“短腿”的不足,推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增强郊区新城的节点功能,形成一核多心、梯度合理的城市框架体系,有效破解中心城区单核强势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此,着眼于推动发展转型,上海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快城乡互动的新型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资源要素向郊区农村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郊区延伸,不断提升郊区农村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的地位,实现城乡共同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良好格局。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上海着力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新时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要通过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使广大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上海实现率先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努力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方面走在前列,是上海的历史使命,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匹配。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在不少领域已经领先于上海的步伐。如北京、成都等地在户籍制度、社会救助体系、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海要在新形势下继续走在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前列,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三、“十二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围绕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深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增收”、“投入”、“放权”为主要抓手,坚持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突破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建立城乡一体的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的发展机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分类指导,提高郊区县发展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成果共享。
(二)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改革突破。立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上海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转变“重城轻乡”的传统观念,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各项工作,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激发郊区发展活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切实关注和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认真落实关于农民的各项政策,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使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3.先试先行,倾力而为。集中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同步改善。同时,结合实际,优先解决最紧迫的突出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有实力的地区先行一步,探索解决深层次的城乡矛盾差异,为全市提供经验。
4.多予少取,重在放活。进一步加大公共资源和财政投入向郊区农村倾斜的力度,促进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要素向郊区农村集聚。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对郊区农村发展资源的不当占用。按照有利于增强郊区农村发展灵活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创新郊区农村管理体制,打破限制郊区发展的各种瓶颈,进一步明确与区县、乡镇各级基层政府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和审批权,赋予基层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三)主要目标
中远期目标是:基本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基本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的城乡发展格局,建立完善均等均衡、公平公正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人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使上海城乡一体化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