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类别
| 事件分级
|
Ⅰ级(特别重大)
| Ⅱ级(重大)
| Ⅲ级(较大)
| Ⅳ级(一般)
|
一
| 传
染
病
| 鼠疫
| 发现肺鼠疫病例
| 发生腺鼠疫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县
| 发生腺鼠疫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19例,或波及2个以上街道、乡镇
| 发生腺鼠疫流行,一个街道/乡镇6天内累计发病10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分布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
炭疽
| 发现肺炭疽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 发现肺炭疽病例,尚未造成扩散
|
|
|
霍乱
|
| 发生霍乱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有扩散趋势
| 霍乱在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街道、乡镇,或在本区中心区域首次发生
| 发生霍乱流行,一个街道/乡镇1周内霍乱累计发病在9例以下,病例发病时间不清的,按事件最新进程累计病例数为准
|
“非典”、禽流感
| 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 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
|
|
新传染病
| 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本区发生或传入本区,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在本市重新流行
|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本区,尚未造成扩散
|
| 发现本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区近5年从未报告的传染病
|
一
| 传
染
病
| 其他传染病
|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本区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 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 在本区内,乙、丙类传染病一周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 1.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
2.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
3.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
4.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
5.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
一
| 传
染
病
| 其他传染病
|
|
|
| 7.登革热:1周内,本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但不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
8.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
9.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
10.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
11.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
一
| 传
染
病
| 其他传染病
|
|
|
| 12.血吸虫病: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
13.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
14.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
15.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
16.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
17.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
|
|
|
|
|
| 18.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
19.其它传染病可参照乙丙类传染病事件进行定级
|
二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包括本区在内的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
|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波及2个以上区县
| 本区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本区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
三
| 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
| 发生高致病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 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高致病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本区人员感染或死亡
|
|
|
四
| 医源性感染事件
|
| 同种同源的医源性感染(包括医院感染),发生5例以上病例或者直接造成3人以上死亡
|
| 医院感染暴发: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
五
| 预防接种与群体预防性服药
|
|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
|
六
| 环境因素
|
|
|
| 1.环境因素改变导致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
2.饮用水污染导致周围受影响居民达数十户
|
七
| 非职业性CO中毒
| 在24小时内,本区出现CO中毒人数100人(含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5人(含15人)以上
| 在24小时内,本区出现CO中毒人数60-6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0-14人
| 在24小时内,本区出现CO中毒人数30-5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6-9人
| 在24小时内,本区出现CO中毒人数10-29人;或死亡3-5人
|
八
| 非职业性高温中暑
| 24小时内,本区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 24小时内,本区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 24小时内,本区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
九
| 其他
| 卫生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省级以上卫生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新区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新区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