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育产业有了新突破。体育彩票销量年均增幅达到了28.9%,2010年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大关,是“十五”时期年均销量的3倍。体育市场初具规模,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技术培训业、中介咨询业等正在走向规范化。全市建立了10个市级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体育职业人员800名。办理体育经营项目备案165个,审批体育经营许可23家,批准成立体育类民办非企业24家。
(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大幅增长。截至2010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0.9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0.39平方米,增幅为76.4%。市级体育设施“四中心两基地一体校”(市竞训中心、市奥体中心综合馆、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市射击射箭中心、武隆仙女山国家级青少年户外基地、长寿湖水上训练基地、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建设全面推进。区县(自治县)“一场一馆一池”开工建设57个,是“十五”时期的2.6倍。乡镇、街道、社区和行政村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600个、社区健身路径工程778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广场103个。2010年“健康重庆”体育建设投入达到了28.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5倍。
总结“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市体育事业大发展的五年,是我市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是我市体育战线自加压力、奋起直追的五年,是我市体育立足西部、走向全国、放眼世界的五年。
二、“十二五”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五)“十二五”是我市体育事业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描画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新的坐标。《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广泛开展群众健身、加强学校体育、发展竞技体育,构建以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和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十二五”是我市体育事业“加快”和“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
(六)“十二五”我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公益性体育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大型体育场馆布局不尽合理,设施设备不配套;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到7.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化服务网络和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尚未建全,使全民健身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科学的监测。竞技体育总体水平与直辖市的地位不符,运动项目少、运动员规模小,训练条件相对落后,后备人才缺乏,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占全市GDP的比重极其有限。
三、“十二五”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七)“十二五”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以“健康重庆”建设为目标,统筹城乡体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体育发展方式,提升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重庆体育事业在西部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切实改善体育民生,为我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