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通知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

 

5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4. 提倡建立和完善重症医学科信息管理系统。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突发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询问医护人员各1名,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意外伤害事件防范措施的知晓情况。

(3)查有无建立重症医学科信息管理系统。

 

 

(二)人员资质管理

4

1.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室主任具中级以上职称),护士长具中级以上职称。

2. 重症监护室医师及护士实行专业资质技术能力准入管理。医护人员经ICU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3. 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三个阶段的 ABCD 四步法或CPR技能,科室为全院“心肺复苏”的师资来源与基地之一。

现场检查:

(1)查重症监护室医师及护士专业资质技术能力准入的资料。

(2)查人力资源配备与人员资质。

(3)查医、护人员培训考核资料。

(4)抽考医师、护士各1人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5)查全院“心肺复苏”培训基地相关资料。

 

 

(三)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5

1. 重症医学科(室)建设符合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

2. 床位数不少于全院病床总数2%,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

3. 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在0.5-0.8:1以上;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在2.5-3:1以上。

4. 每床使用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 平方米,每床间距离1.5~2 米。应配置1个以上单间病房。

5. 医疗区、辅助区、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生活区域分开,流程合理,符合院感控制要求。

现场检查:

(1)查布局和床位数、床位使用率。

(2)查医师与床位之比和护士与床位之比。

(3)查环境、流程、布局是否符合院感控制要求。

 
 

 

(四)收住病种和出、入ICU管理

3

1. 制定收治患者的范围,入、出标准。

2. 对入住患者进行“危重程度评分”。

 

查文件:

(1)ICU收治范围,入、出标准。

现场检查:

(1)查2位患者是否符合收治标准。

(2)查2份病史 “危重程度评分” 记录。

 

 

 

(五)设施设备配置管理

4

1. 设备配置达到《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2. 每床配置床旁监护系统,能进行心电、血压、指末氧饱和度;每床配置输液泵/微量注射泵。

3. 配置除颤仪、适当数量呼吸机并处于备用状态。

4. 制定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特殊药品有使用记录。

5. 有设备紧急事件处理程序和设备调配措施。

 

 

查文件:

(1)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设备紧急事件处理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设备设施配置和完好情况。

(2)查特殊药品使用记录。

(3)询问2名医护人员设备紧急事件处理程序的知晓情况。

(4)抽考2名医护人员设备使用情况。

 

 

(六)医院感染监控项目

 

4

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和手卫生规范。

2. 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措施和记录。

3. 洗手设施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 制定患者家属探访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予执行。

       

查文件:

(1)患者家属探访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名医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情况。

(2)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3种院感控制措施和记录。

(3)查洗手设施。

(4)查看患者家属探访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十八、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4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根据医院功能任务设专业组。

4.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科室人员配备须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满足临床需要。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任职资格。

(3)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专业技术人员需具放射专业资质。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4

1. 医学影像科目设置、布局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与核准的诊疗科目一致,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2. 应具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设备,有大型X线机、CR或DR、胃肠造影机、CT等设备。

3. 提供全天候连续急诊服务,并提供床边摄片急诊服务。

4. 普通放射检查做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当天报告。门急诊报告≤30分钟,各种造影、CT报告≤2个工作日。

现场检查:

(1)查《放射诊疗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核准的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

(2)查大型X线机、CR或DR、 CT 等设备清单。

(3)查医学影像服务全部项目列表。

(4)查急诊服务,普放、CT符合全天候连续服务要求。

(5)现场查看出报告时限。

 

 

(三)科室质量管理

4

1. 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

2. 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有评价结果与持续改进记录。

3. 定位诊断正确率>95%,定性诊断正确率>80%,大型X线检查、CT检查阳性率均>70%。

4. 全年参加市放射诊断质控中心的各种质控督查。甲级片率≥40%,废片率≤2%。

 

现场检查:

(1)查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的记录。

(2)查图像质量评价活动记录。

(3)查诊断报告正确率和阳性率。

(4)查参加市质控督查成绩及甲级片率、废片率。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医学影像诊断规范

3

1. 由具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并有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并标注报告时间。

3. 制定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有落实。

 

现场检查:

(1)抽1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医师的资质。

(2)抽2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书写规范性,有无标注报告时间和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3)查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记录。

 

 

(五)放射防护和放射源安全管理

4

1. 落实放射安全管理(包括放射废物处理)措施,有实施记录。

2. 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放射工作场所安全防护装置和检测仪器符合要求。

3. 医学影像室入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 对患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或家属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5. 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6. 放射源安全管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符合规定。

7. 妊娠妇女有特殊告知。

现场检查:

(1)查放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和记录。

(2)查放射防护监测记录,每年1次。

(3)查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查患者屏蔽防护措施和落实情况。

(5)查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和演练记录。

(6)查放射源安全管理情况。

(7)查妊娠妇女放射防护告知情况。

 

 

(六)职业安全防护管理

3

1. 有医学影像部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配备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按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2. 医学影像工作人员能知晓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并正确使用。

3. 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现场检查:

(1)查看放射防护器材、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剂量计配戴情况。

(2)询问2名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举措知晓情况。

(3)查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记录。

 

 

(七)超声诊疗管理

3

1. 超声诊疗医师及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上岗。

2.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执行超声探头消毒等预防医院感染制度。

3. 超声诊断报告规范、及时、准确,由具资质医师签发。

现场检查:

(1)查专业人员培训记录,彩色超声诊断仪操

作者有彩超上岗证。

(2)查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使用、维护记

录。超声探头消毒记录和工作人员知晓情

况。

(3)抽查近期报告单是否规范、及时、准确及

报告医师资质。

 

 


  二十九、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5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3. 科主任具检验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具检验专业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取得资质。

4. HIV初筛、PCR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经培训考核,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批文。

5.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需经考核,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相关资料。

(3)查2名检验科人员岗位职责的知晓情况。

(4)查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资料。

(5)查HIV初筛、PCR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证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批文。

(6)查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上岗证。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4

1. 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 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快速检验(POCT)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倡导临床科室快速检验由检验科统一质控。

3. 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4. 仪器设备、试剂“三证”俱全。

5. 建立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程序。

现场检查:

(1)查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

(2)查开展的检验项目列表和检验科开展的快速检验(POCT)记录及质量分析。

(3)查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分析资料。

(4)查仪器、试剂审核记录。

(5)查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资料。

 
  

(三)检验报告规范管理

4

1. 制定检验结果审核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2. 检验结果报告时限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三大常规在门急诊30分钟内出报告。

3.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并提供参考范围。检验报告单包含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

4. 实施三、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

查文件:

(1)检验结果审核和报告双签字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现场查看门急诊三大常规出报告时限。

(2)抽20份检验报告,查书写格式、检验结果审核、检验报告双签字(立等报告除外)。

(3)查三、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执行情况。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实验室工作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4

1. 制定实验室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等)。

2. 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

3.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三区划分合理,特殊实验室如分子生物学、HIV初筛、结核初筛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制定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处理过程有记录。

5.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查文件:

(1)实验室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现场检查:

(1)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查实验室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电器、电路、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查生物安全分区设置和工作流程符合要求。特殊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查职业暴露后应急措施的知晓情况和处理记录。

(4)查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情况。

 

 

 

(五)实验结果的信息服务

4

1. 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定期有效沟通机制,公示沟通方式和途径,征求临床对检验结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有效反馈。

2. 开展检验新项目应及时通过沟通渠道向全院公示。

 

现场检查:

(1)查与临床沟通措施及意见征求记录。

(2)抽查2名检验科医务人员对与临床沟通方式的知晓情况。

(3)查开展检验新项目目录与公示方式。

  

(六)科室质量管理

4

1. 建立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有标本采集要求、唯一性标识、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应的记

录,对标本全程可跟踪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2. 按“上海市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制定质控文件和室内质控规则,开展室内、室间质控。

3. 制定检验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操作规程,并有相关记录。

查文件:

(1)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校准操作规程。

(2)临床实验室质控规则。

现场检查:

(1)查分析前质量保证记录,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关的记录。

(2)查室内质控规则和开展室内质控的记录。

(3)查参加上海市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活动资料。查看质控分析、评估记录。

(4)查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记录。

 


  三十、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5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负责药事委员会秘书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有工作记录。

3. 药学部门负责人具中级以上职称;中、西药调剂室负责人具药师以上职称;药学专业人员占医院卫技人员≥8%,结构合理。

4. 对药学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

5. 医疗、药学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及全体医务人员知晓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药事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

录。

(3)查药剂科主任资质与各级人员结构。

(4)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资料。

(5)查上年度全体医务人员参加有关药事法 

律、法规、规章培训的资料(至少1次)。

(6)抽查医务人员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知晓情况。

 

 

 

(二)药品管理

5

1. 根据卫生部规定,制定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药品处方集”,实行遴选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1次。

2. 通过正规渠道采购药品,95%药品通过中标企业网上采购,适量贮备。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对“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有审批程序。

3. 制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有监控记录。对退药进行有效管理。不使用假、劣药品及未经批准注册、过期、变质、失效药品。对有疑问的药品及假、劣药品实行药品召回制度。

4. 执行药品入库验收制度,有药品质量监控系统和质量问题报告途径。

5. 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要求。                                           

查文件:

(1)药品采购、退药、入库验收等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更新情况。

(2)查药品网上采购量≥95%,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

(3)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采购程序和相关资料。

(4)根据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查药品质量的监管记录。

(5)查药品采购及入库验收的资料,抽查药库人员药品质量问题报告途径的知晓情况。

(6)查中药饮片管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药品贮存和制剂配制管理

4

1. 药库布局合理。远离污染区,温湿度和照明亮度适宜。

2. “毒、麻、精、放”、高危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执行三级管理及“五专”管理,有醒目标识。

3. 所有贮存药品须标明失效日期和注意事项。

4. 静脉用药配制在符合规定环境中进行。胃肠外营养液和化疗药物等静脉用药集中或净化柜配制。

5. 有完备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 

联网运行。

6. 医院制剂需有批准文号,配制过程符合要求,仅限本院使用。

现场检查:

(1)查药库布局,分别设置低温库、阴凉库、

常温库,有防潮、防湿、防高温、防鼠虫和防火、防盗设施。

(2)查“毒、麻、精、放”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三级管理、“五专”管理情况,警示标识的醒目度。

(3)查药品贮存和效期情况。

(4)查静脉用药配制环境和配制范围。

(5)查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联网运行情况。

(6)查医院自制制剂批准文号。

 

 

(四)处方管理和用药安全

4

1. 处方项目齐全,字迹清晰,使用药品通用名,给药途经、用法和剂量正确。

2. 制定处方(包括用药医嘱)管理制度,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等行为。

3. 医师签名和签章式样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案。

4. 药师对处方或医嘱用药应进行适宜性审核。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拒绝调配并记录。

5. 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6. 制定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格、不合理、超常处方及时进行干预。

查文件:

(1)处方(医嘱)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50张当天处方书写规范情况。

(2)抽查5张当天处方和2份现用药医嘱,医师签字和签章与留样是否一致。

(3)查药师用药审核和拒绝调配的记录。

(4)查药物咨询服务和安全用药指导的相关资料。

(5)查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和及时进行干预的相关资料。

 

 

(五)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

4

1.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有相应的记录和分析。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2.医师、药师、护师及其他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对病人用药情况进行监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处理程序和原始记录。

查文件: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监测分析记录。

(2)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未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1例该项分值全扣。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4

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抗菌药物三级管理,进行动态监控与评价,有工作记录,每年≥4次。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4. 定期内部公布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每年≥2次。

5. 有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储备与使用流程。

6. 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次。

  

查文件: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抗菌药物临床分级应用监督、分析、评价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内部公示资料。

(2)查抗菌药物品种。

(3)抽住院病史 10 份、门急诊处方 50 张,查是否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有无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4)查细菌耐药情况分析的资料。

(5)查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记录。

    

 

 

(七)临床药师制度

4

1. 建立临床药师制,配备符合资质的临床药师从事临床药学服务。

2. 临床药师职责明确。参加ICU、血液病、肿瘤化疗、危重患者的诊疗活动,并提供药学服务、书写药历。

3. 为临床医师、护士及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持与咨询服务。

      

查文件:

(1)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药学室设置、药师配备、药师资质。

(2)抽查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知晓情况。

(3)查5份相关药历,考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情况。

(4)查临床药师咨询服务记录。

 

 


  三十一、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3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科主任具中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称。

4. 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医师应经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学习3年以上。

5. 病理技术人员具相应专业学历,并接受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病理科主任资质。

(3)查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资质。

(4)查病理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相关资料。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

3

1. 病理科设置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 开展项目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标本检查室、常规技术室、病理诊断室、细胞学制片室和病理档案室。

3. 病理科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三区划分清晰。

4. 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满足工作流程需要。病理医师按每百张床1人配备,技术和辅助人员与医师比例为1:1。

现场检查:

(1)根据《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查病理科设置。

(2)查病理学诊断服务项目列表。

(3)查病理科布局、工作用房面积、设备配置符合功能要求。

(4)查病理科医师、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配置情况。

 

 

(三)环境保护及职业安全防护

3

1. 病理科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液),统一回收,不随意倾倒。

2. 病理取材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有单独的洗手池、紧急喷淋装置和洗眼器等设施。

3. 制定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登记和管理制度。易燃品、剧毒化学品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双人双锁,出入相符。

 

查文件:

(1)易燃品、剧毒化学品登记和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病理科区域设置和职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情况。

(2)查易燃、剧毒化学品管理措施和登记资料。

(3)查废弃物(液)统一回收的相关资料。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科室质量管理

 

3

1. 制定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制度,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有病理科标本接收登记和取材记录 。

2. 常规病理制片操作规范、准确。

3. 制定病理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维修、校准及保养记录。

  

现场检查:

(1)查病理标本运送登记和取材记录。

(2)考核病理制片、快速冰冻切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

(3)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校准及保养记录。

 

 

 

(五)病理诊断规范

3

1. 病理诊断报告书写规范。5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疑难病例和特殊标本除外),相关科室有接收签字记录。

2. 细胞学诊断规范、准确,由具资质病理医师出具,2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和特殊病例除外)。

3. 如开展肿瘤手术,应开展快速冰冻切片技术,诊断医师具中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称,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报告应于接受单体标本后30分钟内发出。冰冻与常规诊断符合率≥90%。

4. 参加上海市病理质控和院际病理会诊读片。

5. 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为 15 年,阴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期限为1 年。

6. 提倡使用计算机图文报告系统,对病理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

        

现场检查:

(1)查10份病理报告书写规范和出具报告的时间,查临床科室的接收记录。

(2)查10份细胞学诊断和冰冻切片报告医师资质和出具报告的时间。

(3)查上年度冰冻切片诊断符合率。

(4)查参加病理质控和院际病理会诊读片记录。

(5)查病理切片、蜡块和阳性细胞学涂片保存情况。

 

 


  三十二、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输血管理组织

5

1. 建立输血管理委员会,开展输血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有相关记录。

2. 设立输血科(或血库),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3. 输血科(或血库)技术人员具相应资质。每年接受1 次以上专业技术培训。

4. 每年组织1次全院性《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有关输血法律法规培训。

5. 建立临床用血保障、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查文件:

(1) 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2) 临床用血保障、输血不良反应处置制度和

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2)查输血科(或血库)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3)查工作人员名册,相关人员资质,培训合格证,继续教育相关资料。

(4)查医院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记录。

(5)抽查血库工作人员、临床医师、护士各1名对输血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临床用血保障、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应急预案的知晓情况。

 

 

(二)输血服务管理

5

1. 输血科(或血库)面积布局和设备符合规定要求,三区划分清楚。

2. 有血液出入库登记,规范用血申请程序和流程。

3. 技术人员每年体检 1 次,凡患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或携带经血传播病原体者,不得上岗。

4. 提供 24 小时供血服务,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 与市血液中心签订供血计划的协议,不得使用非法渠道血源,无自采自供血行为。

查文件:

(1)用血申请相关制度和流程。

现场检查:

(1)查输血科(或血库)布局,设施、设备。

(2)查血液出入库核对登记。

(3)查技术人员体检记录。

(4)查供血计划,计算机管理系统。

(5)查血源渠道,有无自采自供血现象。

 

 

(三)合理用血管理

3

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2. 成份输血比例≥95%,合理使用血浆。

3. 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达 100%。

4. 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或通报,有记录资料。

 

现场检查:

(1)查5份输血病史中输血适应征。

(2)查成份输血比例。

(3)查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

(4)查临床用血情况考核、反馈或通报资料。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输血质量监控与管理

5

1. 落实血液质量监测制度,常规检测项目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控。

2. 实施临床输血全程质量监控,控制输血感染,有血液报废处理规定和记录。

3. 血液贮存符合规定,贮血冰箱有定期消毒并进行细菌监测,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符合要求。

4. 输血器械符合标准,“三证”齐全。血袋和一次性输血耗材按规定回收,并按医疗废物处置。

现场检查:

(1)查室内、室间质控资料。

(2)查控制输血感染措施落实情况和报废血液处理记录。

(3)查不同血型的全血、成份血存放及标识;专用贮血冰箱温度的监测记录、定期消毒和细菌监测记录。

(4)查输血器械“三证”和血袋、输血耗材回收情况 。

 

 

(五)临床用血管理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4

1. 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临床用血申请登记、报批手续完善,资料完整。用血超过2000ml,报医务科批准。紧急用血后及时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申请单、配血单书写规范。

2. 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输血前检验,包括:ABO(含献血员复查)、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试验,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筛查(ALT、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等)。

3. 受血者和献血者标本保存至少 7 天。患者输血后,血袋须保存至少1天于冰箱内。

4. 输血前执行“双人双核对”并签字。

5. 开展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

现场检查:

(1)查用血的申请、登记和2000ml以上用血报批记录。

(2)查输血前检验和核对落实情况。

(3)查受血者、献血者标本和血袋保存情况。

(4)查5份输血病史和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病源体的检查达100%。

(5)现场查“双人双核对”登记记录。

(6)查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相关资料。

 
 

 

(六)输血知情同意

3

1. 向患方告知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风险和利弊及其它可选择的方案。

2. 输血前患方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达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

现场检查:

(1) 查5份输血病史中患方知情同意签字率;

内容包括输血必要性、风险及利弊。

(2) 查5份输血病史中“输血治疗知情同意

书”的书写规范情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