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金融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切实维护了深圳金融的稳定发展。“十一五”期间,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完善,充分发挥了由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保监局、深交所组成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沟通、协调作用,形成了“大金融”、“大市场”、“大监测”的监管体系,有效维护了深圳辖区市场秩序。创新监管手段,加强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管理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有效提高了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完善金融市场交易服务平台,加强金融市场监测分析及服务,切实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八是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发布,“评信通”深圳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启动,初步搭建起包含监管体系创新、信用体系建设、业务体系创新指导与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业风险投资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快速增长,有效支持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与国内外先进金融中心城市相比,深圳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第一业务结构有待优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银行业中间业务所占比重较低,债券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等发展严重滞后。保险业营销手段传统,保险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金融业的发展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区域合作有待深化。深圳金融业在全球特别在欧美地区知名度较低,业务合作较少,深港金融合作有待深化,对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全国区域均衡发展的推动力和引导能力有待提高。第三金融中心功能有待明确,特色有待突出。深圳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有待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深圳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和财富管理等方面已经确立了优势,但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第四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本土中介服务机构力量有待提升。深圳城市的整体金融意识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国际化程度不足,房价等生活成本较高,交通、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缺乏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及信用评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
二、发展环境
在“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金融资产高度虚拟化的趋势将受到适当抑制,世界金融资源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变革,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促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逐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快,香港将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深圳金融业必须发挥紧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殊优势,把握历史机遇,大力支持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国内外更多金融资源在深圳集聚。
我国社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标,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提高人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在金融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金融开放步伐将加快,在带来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使得金融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同时我国经济也将进入资产证券化时代,资本市场将快速发展,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我国地方金融发展也将进一步提速,各主要中心城市将更加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资源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十二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等国家文件明确了深圳要大力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赋予深圳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权。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为深港深化金融合作和深圳金融创新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深圳市确立的“一区四市”战略定位,以及“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四大发展战略,着力完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服务区域、服务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核心产业及其技术创新的综合国际竞争力,构建居民普遍富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历史性跨越。在全面推进深圳特区一体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中,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将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