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格局,推进工业向园区、商铺向市场、居住向小区、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城镇“四集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国土开发利用
以保护优先、保障发展为原则,加强区域内土地利用与用途管制,稳定农用地规模,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生态用地规模,促进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到2015年,农用地保持在164万公顷以上,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3万公顷左右。
稳定农用地空间。合理布局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用地空间,营造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区。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大力开展土地整理,不断补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划定13个基本农田集中区,保障粮食安全。到2015年,全市耕地面积保持在39万公顷以上,其中,基本农田面积32万公顷。适当增加园地、林地空间,稳定牧草地空间。整合改造现有农村集中居住点,统一农村住宅规划,集中建设居住区,促进农民居住向小区集中。加快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先富起来的农民向城镇集中。
集聚工商用地空间。依托区域工业发展基础与交通干线网络,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构筑以中心城为核心,以安石公路、昆楚、昆石高速东西横轴和昆玉、昆曲、嵩待、龙东格公路南北纵轴为产业布局脉络,以“产业板块”为载体的工业生产力空间格局,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工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外,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调整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对具有区域辐射力的专业市场进行统一布点,构建城市商贸、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国际市场流通网络和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促进商铺向市场集中。做好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挖掘可利用和未利用土地资源,规范发展一批新兴旅游项目。
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将全市分为23个生态功能分区。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分别进行重点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开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承载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功能的11个生态功能区为重点保护区,除重大基础设施或公用设施等项目外禁止开发,确保维护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能力。承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9个生态功能区为限制开发区,在不危及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可适度开发。承载农业生态功能和工业生态功能的3个生态功能区为优化开发区,要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优化调整城镇和产业布局,加强绿地景观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
专栏2 昆明市生态功能分区
序号
| 发展导向
| 功 能 分 区
|
1
| 重点保护
| 金沙江干流中高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
2
| 清水海中山山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
3
| 棋盘山中山山原水源涵养及旅游生态功能区
|
4
| 轿子雪山高山峡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
5
| 掌鸠河中山山原水源涵养区
|
6
| 滇池湖泊及湖滨水生生态系统多功能生态区
|
7
| 松华坝中山山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
8
| 滇池面山水源涵养区
|
9
| 阳宗海湖泊及湖滨水生生态系统多功能生态区
|
10
| 九乡-柴石滩岩溶山原旅游生态功能区
|
11
| 石林岩溶峰丘旅游生态功能区
|
12
| 限制开发
| 东川小江流域中高山峡谷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
|
13
| 二街河-鸣矣河中山山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区
|
14
| 富民低山盆地农业生态功能区
|
15
| 禄劝普渡河中下游中山山原农业生态功能区
|
16
| 寻甸中山河谷林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
17
| 嵩明低山盆地农业生态功能区
|
18
| 阳宗海旅游度假生态功能区
|
19
| 宜良南盘江上游中山山原林业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
20
| 普拉河(甸溪河)岩溶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
21
| 优化开发
| 昆明城市生态功能区
|
22
| 安宁海口低山盆地工业生态功能区
|
23
| 宜良-石林低山盆地农业与城镇生态功能区
|
二、合理构筑城镇体系
实施“14419”发展战略,即“一主四辅四次十九片”,以核心-网络发展模式作为总体框架,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次级中心城市,积极推动三级城镇建设,拓展现代新昆明城镇发展空间,构筑“中心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都市带动、品质优良、城乡一体”的现代城镇体系,由点到面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一主四辅:“一主”,即构成主城区的北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昆阳海口西城、晋城南城。“四辅”,即安宁、嵩明、宜良、富民四个辅城。主城区的北城要控制建设规模,逐步置换产业和疏散人口,改善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强化园林绿化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昆阳海口西城、晋城南城及四个辅城,要增强集聚功能,接纳从中心城区扩散出的产业和人口,逐步打造成昆明城镇网络体系的核心圈层。
四次十九片:“四次”,即石林、寻甸、东川、禄劝四个次级城市,要培育成为地区性发展中心和特色职能承载区。“十九片”,即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和较好发展潜力的团结、大营、上蒜、九乡、倘甸等19个重点镇。这些城镇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度扩展,加快交通、市政、生态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吸引周边农村居民点向其集中,逐步打造成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和支持昆明都市圈发展的精品城镇。重点镇以外的一般镇在保持原有镇区规模基础上进行整合。
三、突出市域开发重点
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明确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的发展重点,不断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
第一板块:充分发挥先发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强化生产力和城镇的空间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产业辐射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农业,使之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先导区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五华区:按照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区的要求,着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商业次中心、昆明科技新城和西翥生态旅游试验区建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和高端信息产业。综合经济实力保持西部省会城市中心区前列。
盘龙区:按照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区的要求,着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北部山水生态新城、东部现代服务业推进区建设,强化对松华坝水源区的保护,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增强作为核心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官渡区:按照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区和我国面向西南国际空港门户的要求,着力推进以现代商贸业、金融业为主导的南窑、关上、五里、巫家坝中央商务区,以印刷包装产业为主导的西冲基地,以大型铁路养护设备为主导的方旺工业基地,以空港经济区为核心的临空产业基地,以小商品物流加工为主导的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商务区,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官渡文化旅游区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成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核心区。
西山区:按照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区的要求,着力推进环草海生态型国际商务港、螺蛳湾中央商务区、海口工业园区、西山大旅游区、长坡仓储物流区建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磷化工、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不断增强作为核心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呈贡新区:按照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示范区的要求,着力推进行政中心及中央商务片区、斗南国际花卉总部基础片区、高等教育及文化创意产业片区、云南省级呈贡工业片区建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技教育、现代物流、生物制药、新型材料、花卉交易等产业,不断提升新区档次、规模和能级。
安宁市: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西部新城的目标,着力推进草铺工业园区、大桃花铁路物流园区、螳螂川旅游度假与景观带建设,重点发展石化、钢铁、磷盐深加工、现代物流及休闲旅游产业。到2015年,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市)。
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内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充分借助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工业示范园、国家稀贵金属产业基地、国家环保技术中心等平台优势,在改造提升建成区的同时,着力推进新区开发建设,重点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环保等产业,成为支撑我市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经开区:围绕建设西部一流经济开发区的目标,着力推进起步区、光电子产业基地、昆明出口加工区、信息产业基地、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大冲工业园区、清水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和昆明重型装备制造园区等专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烟草及配套、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非烟轻工业、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等产业。到2015年,力争进入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三名。
度假区:围绕建设引领中国西部的国内一流休闲度假先行示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在改造提升原海埂片区的同时,着力推进大渔片区、沿滇池湖滨区域规划建设,做大作强休闲康体、高原体训、民族文化、高端商务等产业。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开放程度最高、竞争优势最强的旅游度假区。
第二板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力度,突出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聚集产业的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扩大城镇规模,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聚集人口的能力。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晋宁县: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南部新城的目标,着力推进环滇池都市化区域、新兴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及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域建设,重点发展磷矿采选及磷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物流商贸、旅游文化四大产业,把其建设成为现代新昆明新的增长极、昆玉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力争进入全省一类县域经济发展二十强。
石林县:围绕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着力推进石林旅游度假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发展旅游商品加工、农特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应用等产业。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全省民族自治县前列。
宜良县: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东部新城的目标,着力推进再生纸及家具园区、高效农业产业区、南盘江旅游带建设,重点发展无公害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物流、新型建材、休闲旅游等产业。到2015年,力争进入全省一类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围绕建设云南生态旅游区的目标,加强对阳宗海水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着力推进汤池国际旅游度假区、草甸中心服务区、七甸新型产业园区、阳宗民俗文化旅游小镇和高原山地景观生态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端旅游、国际商务会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
嵩明县: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空港新城的目标,着力推进杨林工业园区、职教基地片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对牛栏江流域的保护,重点发展临空经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和以生态观光、康体休闲为主的旅游产业。到2015年,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一类县域经济二十强。
富民县: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北部新城的目标,着力推进县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钛和盐深加工、商贸物流,新能源和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板块: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着力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整合优势资源,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聚集人口的能力。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扩大经济总量,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寻甸县: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北部工业新城的目标,着力推进金所特色产业片区、羊街装备制造片区、塘子磷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片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区、北大营康体休闲旅游产业片区、回族产业文化园六大片区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磷及煤化工、民族文化旅游、特色种养殖业及肉食品加工业。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民族自治县前列。
东川区:以建设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区为契机,着力推进北部矿产资源工业园区,以人居、商贸、物流为主的南部居住片区,西部旅游片区建设,重点发展农特产品生产及加工、铜和磷精深加工、以观光、科普、探险为主的精品旅游等产业,打造资源转型示范区、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
禄劝县:围绕建设滇中北部城市增长极的目标,在优先保护云龙水源区的前提下,着力推进崇德、屏茂、普渡河流域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水电、钛和磷精深加工、新型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和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民族自治县前列。
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围绕打造滇中北部崛起的引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以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化建设为方向,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建设,重点发展钛磷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生态农特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生物产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到2015年,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初具规模的产业集中区。
第四章 调优产业结构
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机遇,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着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昆明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坚持以“三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核心,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实施 “4210”工程,基本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到201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7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一)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实施农业产业“东移北扩”战略,建设滇池流域生态农业区、东西部高效农业区、北部特色农业区,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向农业产业区集中。
滇池流域生态农业区:包括主城四区、呈贡、晋宁。调整滇池流域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园林园艺、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休闲观光等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农产品交易向市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集中,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东西部高效农业区:包括宜良、石林、安宁。着力构建优质粮、烟、菜、花、畜牧、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及休闲农业。
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包括禄劝、富民、嵩明、寻甸、东川和倘甸片区。承接滇池流域农业产业转移,着力提升粮食、烤烟、蔬菜、畜牧和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大力培植发展马铃薯、蚕桑和水产、中药材产业,建成昆明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稳定粮食生产,巩固烤烟支柱,提升畜牧、蔬菜、花卉、林果四大产业,积极培植新兴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建设高稳产农田、优质稻生产基地、优质高产玉米及特色杂粮生产基地,扶持粮油加工及种业生产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万吨/年以上。
烤烟:按照“一基四化”要求,探索工业反哺农业新途径,加强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高种烟效益。到2015年,种植规模稳定在55万亩左右,烤烟产值力争达15亿元以上。
畜牧业:推进以生猪、奶牛、奶山羊为重点的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绿色优质畜产品原料基地和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完善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体系,扶持肉制品、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25亿元以上,无公害畜产品占总量70%以上。
蔬菜:推广蔬菜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在滇池流域以外新建和改造40万亩生产基地,配套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设施。发展蔬菜专业交易市场及蔬菜精深加工。到2015年,全市蔬菜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产量达到450万吨以上,蔬菜外销占总产量75%以上,出口量占外销量的20%以上,绿色、有机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5%以上。
花卉园艺:推广花卉及花卉种苗、种球基地化种植,建设鲜切花生产基地13万亩,绿化苗木、盆栽观赏植物、种球种苗等12万亩。推进鲜切花交易中心市场、空港经济区花卉物流、加工中心、花卉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采后处理保鲜、冷链运输和新产品研发。到2015年,全市花卉总产值达120亿元以上,产品外销达90%以上,出口量占40%以上,把昆明建成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和出口基地。
林果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在滇池流域建设园林绿化苗木基地10万亩,在北部县区建设完善核桃基地、板栗基地各50万亩,在东川区低热河谷区建设生物质能源林膏桐基地10万亩,在以嵩明为重点的区域建设竹子基地10万亩,在安宁、呈贡、石林、富民等优势产业区建设红梨、宝珠梨等特色水果基地25万亩。到2015年,全市林果业总产值达79亿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都市区的人才、科技和经济优势,着力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推进以农业机械化、生产基地化为重点的设施建设,推广农业设施智能控制、精准农业等先进生产方式,发展设施农业。立足于我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重点分区域地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生产优势和品牌竞争优势,发展品牌农业。充分挖掘特色鲜明的乡村自然、历史、人文及滇中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完善旅游小镇、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功能,发展观光农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到昆明建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促进农特产品出口的规模化,发展开放型农业。到2015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20万亩以上,力争认证绿色、有机食品各50个以上,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0个以上、云南省名牌产品40个以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产值达25亿元以上。
(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大型农资超市,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县域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和产地市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县、乡三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和配套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构建高效运行的农产品营销物流体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帮助农民大力发展服务性强、带动力大的农村专业协会,积极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健全动植物防疫体系。到2015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000个以上,龙头企业365户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户以上、省级50户以上、市级300户以上。
二、加速新型工业化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工业布局,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集约、特色和多元工业经济,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国家资源深加工基地,做到扩张工业总量规模与调整结构并举、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到2015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4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烟草及配套产业:实施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做大做强卷烟工业。发展卷烟重点品牌,提高精品卷烟比例,打造结构合理、价格梯次化、集中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贡献大的品牌体系。以卷烟制造、烟草机械为基本构架,发展烟草配套系列产品,扶持“红大”、K326及NC系列等优质烟叶种植,形成以卷烟产品促进烤烟种植,带动包装印刷、辅料生产和机械加工集约配套的完整体系,力争把昆明建成国内最大的烟草配套产业基地和卷烟辅料交易中心。到2015年,增加值达230亿元以上。
冶金产业:以云铜集团、云冶集团为龙头,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冶炼技术,提高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和精深加工能力,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把昆明建成全国重要的铜、铝研发生产加工基地。以安宁工业园为载体,促进黑色冶金向大型化、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成以高性能工程结构钢材产品为主的面向全省和周边地区的重要钢铁工业基地。到2015年,增加值达到170亿元以上,其中:有色冶金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黑色冶金增加值达7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