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表2-2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规划目标(略)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把握全域城市化空间结构变化机遇,充分利用趋于合理的优势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和持续优化全域区市县层面的产业功能片区和乡镇(街道)层面的开发板块布局,建立产业功能空间分工协作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应。
  一、空间战略区域布局
  根据全域城市化“四大城市组团”的发展战略,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空间区域概括为“三圈两区一带”。其中的“一圈两区”(主城新城都市农业发展圈和水源涵养地、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在空间结构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两圈一带”(黄海、渤海城市组团都市农业发展圈和滨海农渔业风情带) 着力发挥提升拓展作用,是成长性、潜力性的空间交互与联结区域。空间区域形成“一圈强势,两区筑场,双圈拓展,一带融合”的发展格局(图3-1)(略)。
  1.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做精主城新城都市农业发展圈
  主城新城都市农业发展圈是以主城新城城市组团为核心、以都市隙地农业为主的发展空间。通过城乡一体配置资源,与城市紧密依存、深度融合,以强化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功能为重点,布局公园式、园区化、镶嵌式都市农业,是提升我市城市品位和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保护发展以高端花卉为主的种苗农业和增进合作交流的外向农业;鼓励发展以精品水果、精细特菜为主的高端园艺设施农业,重点打造品牌型精品农业、景观型休闲农业、科技型创意农业和生态型循环农业;限制发展近海养殖,逐步退出畜牧养殖和大田作物种植。
  2.凸显生态休闲特色,做特水源涵养地农业发展区
  水源涵养地农业发展区属远郊山地农业,是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高地。在水源涵养和构建生态屏障基础上,开发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带动精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保护发展绿色、有机和特色精品农业;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限制发展规模化设施蔬菜种植;禁止发展水源涵养核心区畜禽养殖。
  3.强化提升优势产业,做强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
  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属远郊传统优势农业发展区,是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广阔腹地和调节自然生态的重要绿地。主导功能是为城市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应急保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依托山区沟峪禀赋优势,积极拓展生活、生态功能。保护发展以优质水果、特色干杂果、精特菌菜、特色畜禽为主的种苗农业、外向农业和生态农业;鼓励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种养双链驱动的循环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农耕文化型创意农业;限制发展低水平畜禽养殖业。
  4.优化产业功能结构,做优黄渤海都市农业发展圈和滨海农渔业风情带
  黄、渤海都市农业发展圈和滨海农渔业风情带,是以黄、渤海城市组团为双核,融合城市近郊、沿海岛屿和贯通生态休闲岸线的农业发展空间。在高端、高效发展海洋渔业和特色产业的同时,重点开发生活、生态功能。保护发展植树造林、景观改造、生态农业和海洋增养殖业,兴建蓝色食品产业基地,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建设优质水产品物流基地;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工厂化种苗农业、精品外向农业、休闲农渔业以及精特水果、菌菜和优质水稻;限制发展低水平近海渔业养殖;禁止发展城市功能区内和滨海岸线周边的畜禽养殖。
  二、产业功能片区布局
  根据区位禀赋、产业优势、功能业态、发展模式等特点和“三圈两区一带”空间布局,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区域总体划分为优势型、特色型和综合型3种类型产业功能片区(图3-2)(略)。

  1.优势型片区发展布局
  优势型片区是位于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和滨海农渔业风情带、以发展规模化优势产业为主的都市农业区,是承担城市“菜篮子” 、“米袋子”功能的应急保障基地和优势产业聚集地。通过精准投入、精益管理、精细定位、精致品位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加速转变。
  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发展以设施化生产为标志的精品园艺产业、优质畜牧产业和高端水产养殖业。持续强化主导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优势。
  在产业功能融合开发方面,以产业化为纽带,积极拓展精深加工、高效流通、生态循环和服务创新等多种功能。提升开发设施化生产的增值功能;融合开发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相结合的生活功能;培育开发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功能、科技示范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
  2.特色型片区发展布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