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水利七大体系工程建设
(六)建设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体系。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等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以两河源头、接坝山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绿化、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建设项目,控制风沙南侵;加强县城水土保持工作,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加强县城上游水源地水源涵养区治理与保护,推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和水土流失监测,实施矿山复垦、披绿工程,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综合措施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不少于23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小流域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20年,全县水土流失局面基本得到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
(七)建设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因地制宜兴建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引泉、截潜流等小水富民工程,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旱涝保收农田;顾全为京津供水大局,以喷、滴灌为主,建设坝上片和潮河、牤牛河沿线“一片两线”农业节水灌溉网络,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推动全县有机蔬菜、园艺花卉、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八)建设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增加蓄水能力,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实施“五河镶边”工程,到2020年,县域五条河流干流和主要支流堤防全部修建,城乡堤防达到1300公里,确保县城20至50年一遇、重点村镇10年一遇防洪标准。推进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防汛预警预报、避险转移、物资储备、抢险救灾等应急响应机制和水文气象监测网络,加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旱和突发性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九)建设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推进县城上游喇嘛山水库建设,谋划汤河水库西水东调等蓄水、截流、引水工程,合理布局城镇水源地,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满足城市饮用水、工业聚集园区用水需求,为中等城市发展奠定水源基础;实施国家人饮安全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联村集中供水的思路,发展小城镇集中供水工程。抓好水源地保护,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在“十二五”末解决农村16.3万人的饮水安全基础上,到2020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十)建设水环境工程体系。逐步加大生态用水比例,满足景观环境用水需求。加快潮河土城至县城段河道整治,实施县城潮河橡胶坝群和引水入城扩建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橡胶坝5道,到2020年增加到10道,蓄水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形成县城完整的水景观体系。建设黄土梁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喇嘛山水库和孤石水库旅游景区,恢复扩大滦河始源区湿地面积,在凤山、汤河等重点乡镇修建连拱闸、塘坝等蓄水工程,到2020年全县水工程蓄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适应国际旅游名县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