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农村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
制定分级诊疗标准,明确功能、职责,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准入标准,开展首诊负责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技术人员准入和公开招聘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建立医务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和医德医风档案,引导医疗卫生人员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安全、有效、便捷的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定期组织第三方评鉴组对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进行评鉴监管。
(十七)开展农村卫生院“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周转房建设。2009年至2011年,由市政府出资建设农村卫生院180套周转房。对卫生院利用单位自有土地建设职工住房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可按照“个人出资建安成本,单位资助公共部分,政府减免有关税费,银行提供按揭货款,产权比例按其出资额所占住宅建筑安装成本比重确定”的办法,积极组织卫生院职工集资合作建房。
五、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八)健全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体系。
按海南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爱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仪器装备、重点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综合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城乡公共卫生安全。争取在2011年建设成南部区域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卫生部应急物资储备标准,落实我市应急物资储备。
把市辖区范围内的农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全市统一规划,统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
(十九)加快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实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到全覆盖。从2009年开始,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为0~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等患者提供防治指导服务,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疫苗,加强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控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