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教育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对象需求,制定科学的教育教材与教法,教材内容体现现代科学文化最新成果,教学方式方法开放灵活,满足不同对象科学教育与培训的需求。加强教学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2.保障措施:
--加强教师科学素质培训。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优化教育补充机制。完善科技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培养培训质量。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任、评价办法,建立职业院校特殊人才津贴制度,农村中小学教师新一轮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完善科学教育与培训教材。根据五类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编写各种科学素质教育与培训教材。增强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设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主要任务:
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发展主题、适应市场需求的、公众喜闻乐见的、突出地方特色的科普作品。健全科普资源共享机制,集成市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2.保障措施: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创作100集科普电视片、10本“随身学”科普图书、10套科普挂图、5套科普培训教材。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产品开发和作品创作。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科普资源的共享范围与效应。
--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探索科普资源服务公众的有效模式。拓展科普资源服务范围。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协作,优化配置科普资源,提高效能。在全市打造“流动科技馆”公益品牌。建设数字化科普资源库,推动全市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积极推动科普资源的信息化、集成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