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加快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发展。一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突出发展铝、冶金、电煤、石化、林业、农产品加工、糖、旅游、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实现铝工业1000亿元,能源、冶金、石化、林纸板浆等4个超100亿元,物流、旅游等2个超50亿元的“一主六支”产业规模。二是把工业优势和重点县(区)发展相结合,实现重点区域加快发展。重点支持和指导各县(区)抓好工业规划编制,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特色,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与大型企业集团相配套的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区)3个,超50亿元的县2个,努力培育一批重点县(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发展格局。(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林业局、农业局、旅游局、商务局等负责)
(三)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1. 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继续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巩固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力争推广超级稻80万亩,新增20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6万亩,总产量达到111万吨。(市农业局、财政局负责)
2. 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桂西百色旱片和右江旱片治理规划并争取列入自治区规划,上报国家审批;新开工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竣工20座;建设城区防洪护岸工程10公里;实施农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等;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路、水、电、房、教、能、保等农村公共事业综合建设。二是加大对山区县项目支持力度,完成桂西五县、“兴边富民”3-20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三是加强扶贫项目建设。新建沼气池1.5万座以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070户;新建通乡油路148公里,通村公路517公里。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100个新农村试点。(市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扶贫办、林业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农业局、财政局负责)
3. 千方百计促农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增消灭冬闲田撂荒地30万亩,完成秋冬季农业开发286万亩;继续实施右江河谷农民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增收工程。建设100个以上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增加集约化网箱3500箱,建设一批吨鱼塘示范点,重点发展禽、猪、鱼、兔、羊五个产业。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建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6万亩,重点打造芒果、番茄、茶叶、香蕉及畜禽产品等百色品牌。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企业带农户的双赢格局。三是加强科技兴农。以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中心,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加快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示范区项目组织申报,全力推进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亚分中心”落地建设;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市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林业局、科技局、工信委、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等负责)
4. 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搞好林业经济。一是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年内完成2158万亩改革工作任务,累计达到总任务的90%。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发展林下种植试点1万亩以上,发展林下养殖,重点抓好林下养鸡项目,支持新建出栏肉鸡5000羽以上的规模场(户)2000个,新增肉鸡1000万羽。三是发展竹子等工业原料林,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引进和扶持发展林板纸(浆)等产业。(市林业局牵头,明确一个部门牵头的,其他部门配合,但不一一列出。下同)
5. 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遴选一个县列入全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二是加大金融对传统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三是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市农业局、金融办、水产畜牧兽医局、供销社、商务局等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