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规划指导思想
前瞻性。把握世界沿海先进地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经验,运用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最新技术,创新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以宽视野、高标准、大手笔,把沿海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中国气派、河北特色、充满活力的地区。
科学性。把规划的科学性作为立足点,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撑相结合,科学确定沿海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定量分析和合理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要素的比例与布局。
共生性。把沿海地区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连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纽带,强化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其他沿海地区、内陆腹地及海外市场的相互依赖、共同生长,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包括交通、产业等的共生体,实现共生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性。坚持生态优先,做足山、水、园林的文章,将山地、海洋、区域生态绿网和水网融为一体,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廊道,打造风光秀丽的滨海生态景观带。
五、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秦皇岛、唐山、沧州3市市域,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其中,沿海前沿地带指11县(市、区)、9个产业功能区、1路、1带,陆域面积115万平方公里。
11个县(市、区):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滦南县、唐海县、丰南区、黄骅市、海兴县。
9个产业功能区:北戴河新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新区、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
1路:滨海公路沿线,全长303公里(不含天津段约60公里),形成沿滨海公路的经济带。
1带:沿海经济带,包括沿海产业带、城市带、人口带和滨海旅游带。
第二篇 发展战略
一、战略定位与目标
(一)战略定位。
立足渤海湾、面向东北亚、对接京津冀、服务蒙晋陕,打造区域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带动河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设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试验区,中国东出西连的大通道。重点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工业体系;港口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港口群;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由2010年的74335亿元增加到1486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8%。其中,11县、9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由2010年的2184亿元增加到8736亿元。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87亿吨。
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与自然趋于和谐;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4%以上。其中,11县、9区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17500亿元。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1145亿吨。
二、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一)与京津共同构筑“T”字型区域空间结构。
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政区划特点,依托综合交通体系,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与周边区域共同构筑“T”字型空间结构,即由天津、廊坊、北京、张家口市构成发展主轴,由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市构成沿海经济带,形成辐射和带动内陆腹地、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构建“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结合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科学划定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等功能分区,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化地区集聚,在沿海地区形成“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一带”:指沿海11县(市、区)和9个产业功能区构成的沿海经济带。
“两轴”:沿京沈高速公路的秦皇岛—唐山—北京方向发展轴、沿石黄高速公路的黄骅—沧州—石家庄方向发展轴,形成联系河北沿海与内外腹地的主要通道。
“三组团”:指秦皇岛组团、唐山组团和沧州组团。秦皇岛组团包括秦皇岛主城区和青龙县、卢龙县2县。唐山组团包括唐山市主城区和迁安市、遵化市、迁西县、滦县、玉田县等5县(市)。沧州组团包括沧州市主城区和沧县、青县、任丘市、泊头市、河间市、盐山县、孟村县、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献县、肃宁县等12县(市)。
三、区域发展路径
(一)港区城互动发展。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使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在各自发展扩张的同时,形成相互之间协调并进、共同支撑的发展格局。把港口发展所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城市发展所提升的要素承载能力、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要素聚集能力统筹考虑,协同推进,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二)区域协同发展。在沿海与腹地之间,按照“立足海洋、依托内陆、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功能、健全集疏运服务体系,把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产业、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在沿海港口之间,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和分工,加强相互协作,推动环渤海港口群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整体协同的有机整体。
(三)绿色循环发展。把循环经济作为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以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着力打造企业内部循环,区域产业配套循环,城市、乡村、社会大循环三大循环体系,努力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环境可循环净化。
(四)外向拓展发展。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沿海地区开放型发展。强化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重点加强在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扩大双方贸易规模;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以境外加工贸易、承包工程、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海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