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引导人口城镇化。
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转移。粤西三市要拉开城市骨架,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加快中心镇及其他小城镇建设,提高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进城务工和生活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推广“积分制”等办法,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调整完善现行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制度和政策,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主要交通通道建设,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提高运输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起对接珠三角、连通北部湾、衔接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开放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干线为基础的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云浮至阳江高速公路、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粤境段等重大交通项目,配合推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加强粤西各县(市、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周边道路与邻近高速公路的衔接。加快粤西铁路建设,推进茂湛铁路、深圳至茂名铁路(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和港口疏港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粤西沿海港口群,重点建设湛江港霞山港区、宝满港区、东海岛港区,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和阳江港阳江港区,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港口设施体系。抓紧开展湛江机场迁建前期工作。依托湛江、茂名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优化布局汇聚多种方式的客货综合运输枢纽,完善功能设计。
(二)建设能源保障体系。
加强能源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建设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推进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阳江核电项目建设,做好列入全省规划的核电优选厂址保护工作,统筹规划区内大型骨干支撑电源建设,推进茂名热电厂7号机、雷州电厂等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湛江东海岛等产业聚集区配套热电冷联产项目,推进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推动粤西LNG接收站工程建设,结合天然气资源供应情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项目。完善能源输送网络。继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优化电网结构,增强与珠三角地区电网的联结能力,提升电网承接各类型电源接入能力和抗灾能力。加强区内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推广智能微网和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管网建设,加快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工程项目建设,实现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与珠三角地区天然气管网互相联通。加强能源储备和中转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湛江国家原油储备基地、茂名博贺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天然气储备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做好湛江生物质能发电试点工程建设,合理推广生物质能利用。
(三)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整合主要水源点和江河水系,建设配套完善的供水保障体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平衡,建立完善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设雷州青年运河灌区和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鉴江供水枢纽工程、雷州半岛治旱工程和茂名东南部地区调水工程,适时启动南渡河调水工程。加强鉴江、南渡河、小东江、袂花江、漠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一步加强主要城镇防洪排涝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实施江海堤围达标加固建设。
(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国际石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增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业务流程的能力。深入推进信息化与传统服务业融合。积极实施信息兴农工程,加快建设镇、村级信息体验点。顺应国家促进“三网融合”的政策,积极推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高速互联以及业务应用的融合,开发网络视听业务、移动新媒体服务等新业务。建设地理空间框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云计算”服务平台、物联网、无线城市建设。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构建“标准统一、纵横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公共信息服务共享工程,分区域、有步骤地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和有线广播电视双向高清互动传输网络建设,推进综合性信息共享基础平台建设。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增进民生福祉为首要任务,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科技。
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网络,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确保按规定配足中小学教师编制。继续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布局结构,普通高中逐步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支持湛江师范学院附中新校区、茂名一中新校区、阳江两阳中学迁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探索通过“省市共建”“对口共建”等方式,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加快湛江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基地、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阳江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支持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提高发展水平。合理建设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到2015年,县级以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每个市最少有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