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产业培育上狠下功夫,着力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层次。
一是优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根据客观需要调整、扩大园区开发范围,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指导园区做好产业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制订入园标准,增强招商选资的导向性。二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以增量提升存量。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反哺工程,筹备开好全省反哺工程工作会议,积极做好我省产业转移政策、园区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引导推动外出乡贤实力强、带动大的企业到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发展;抓紧出台《关于建立各级政府、协会、产业转移工业园“三结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各地建立政府、园区、行业协会“三结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推进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快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落实激励引导政策。用好用活产业转移企业入园奖励资金,对入园企业和成功引资的中介机构予以适当资金奖励,激励各界推动园区招商选资工作的积极性;研究实施差别化供地政策和用地指标奖励政策,督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化程度;严格落实环保“底线”和“一票否决”制,促进园区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四是配合做好第七届“山洽会”产业转移相关推介工作。推动园区积极借助“山洽会”平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加大省市联合推介力度,力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真正把园区建设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招商力量集中到园区工作上来,积极配合做好全省反哺工程会议和相关产业招商活动有关工作,力争引入若干带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提升入园项目质量和园区产业发展水平。
(四)在推动合作共建上狠下功夫,着力完善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贯彻落实《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共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各地、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探索创新合作共建长效机制。一是深化区域合作创新。继续推进深汕(尾)特别合作区、顺德(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合作共建工作,推广两地合作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合作共建政府经济指标分解统计办法,更好地调动转出地政府积极性。二是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开发区、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完善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托管建设、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新型合作模式,在有条件的园区推行金融资本、地产资本和工业资本“三资融合”的新型合作开发模式。三是探索“先进带后发”的园区发展模式。着力推动具有较强实力的开发区、高新区和发展较好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输出品牌、管理,带动后发园区共同加快发展。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先行先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园区开发管理的专业性,积极借助发达地区有实力、专业性强的各类合作主体的力量共推园区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