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
指导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运销企业(大户)与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组织“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优先销售滞销的农产品。
(二)充分挖掘本地市场潜力。
鼓励学校、企业、机关食堂等消费大户深入产区采购。同时,引导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主动与消费大户对接,建立直接供货协作关系,增加销量。
(三)增设农产品直销市场(摊点)。
在城区街道、农贸市场临时增设季节性农产品直销市场(摊点),让农民直接进城销售,增加销售渠道。在百色城西农贸市场内设立农产品批发点,引导生产大户集中入场批发,方便消费大户、居民以及外地客商直接采购。
(四)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系机制。
商务、农业、水产畜牧、供销等部门加强与外地销售市场的联系,建立外地销售市场和经纪人档案,主动加强信息沟通,引导外地经销商来我市采购,增加外销数量。
(五)完善市场监测网络建设,做好信息引导。
商务、农业、水产畜牧、物价等部门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测预测,发布产业发展信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流向,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六)建立对接平台,拓宽流通渠道。
商务、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充分发挥新农村商网、商务预报网等相关网络平台作用,组织农产品生产、经销大户、批发市场等在对接平台上发布信息,寻找商机。在全市各项重大文化、经贸活动中,结合实际,组织农产品产销见面会、展销会、推介会。
(七)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发展改革、商务部门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等设施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商务部“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综合试点。以右江河谷等农产品优势产区为中心,在2年时间内建设7个产地果菜集配中心、7个销地交易配送专区、8个农超对接商流链条、2个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
(八)培养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外地市场和掌握营销技巧的经纪人队伍,畅通销售渠道。
(九)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实现鲜活农产品快速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