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队伍实力不断增强。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培养优势重点产业领域科技领军人才20人、杰出青年科技人才60人、优秀创新团队30个。争取院士培养计划取得突破,院士后备人才达10人以上。到2015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2万人以上,努力构建“川西南、滇西北科技人才高地”。
--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及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产品20项,新材料产值年均增幅达20%以上,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迅速壮大以新材料及钒钛延伸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2%。
--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10个;培育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3~5个;成果转化、科技孵化、基础条件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50家;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5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其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制定和实施攀枝花市知识产权战略,完成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任务目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占总申请量的比例居全省前列,申请专利、商标、版权、品牌、地理标志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力争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三、重点领域
(一)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
按照做强钒钛,做精钢铁,综合回收钴、镍、铬等稀有元素的思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向五大方向发展:一是推动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产业化示范,实现铁、钒、钛、铬的综合回收,大幅度提高金属回收率;二是突破技术瓶颈,推动钛产业链壮大、延伸,结合钢铁产业发展钛材加工,打造全流程钛工业基地;三是促进钒产业链延伸,拓宽钒的应用领域,巩固钒产业在国际的领先地位;四是实现钴、镍等有价元素的回收;五是遵循循环经济模式,形成生态型产业链,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主体产业,培育基于工业废弃物利用的新兴产业。
--矿业。围绕做大采矿规模,降低入选品位,提高金属回收率的目标,优先发展高效安全采选技术和装备、微细粒级选矿技术和红格高铬型钒钛磁铁矿采选技术,加大对边坡、尾矿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有效解决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钢铁产业。围绕做精钢铁、拓展特色钢铁产业的目标,优先发展高炉节能、高炉煤气利用、清洁环保生产、高炉流程优化、控量增值等新技术。重点突破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尽快实现产业规模化。强化特色钢铁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研发,支持钒钛低微合金等特殊钢种的开发。
--钒产业。围绕巩固钒产业国际领先的目标,优先发展钒清洁生产技术,拓展钒原料来源,支持钒中间合金、钒能源材料、钒功能材料、钒催化剂等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研究,拓展钒在钢铁及其它领域的应用范围。
--钛产业。围绕打造全流程钛工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清洁硫酸法钛白生产技术,突破全攀枝花型钒钛磁铁矿制备富钛料、高炉渣提钛技术,实现氯化法钛白的产业化生产,深度开发各类高档专用钛白产品,优先发展海绵钛、金属钛及钛材、钛合金材生产加工技术。
--稀散金属产业。围绕提高钒钛磁铁矿中稀有元素回收利用率的目标,优先发展钴、镍、铬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和红格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实现铬的规模化利用和镍、钴、镓、钪、锗、铟的产业化回收。
--伴随及配套产业。围绕提高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目标,优先支持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钒钛化工产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废酸浓缩及循环复用技术,开展氯碱生产技术优化和高附加值利用研究。
--其它矿产资源产业。大力推动石墨高效清洁短流程采选及高档专用石墨的开发。做好白云岩、硅藻土、石英沙、苴却石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