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临的地震形势
攀枝花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位于鲜水河、安宁河(北段)、则木河、小江断裂及金沙江断裂、红河断裂所围限的川滇菱形块体内,市境内构造发育,主要活动断裂有树河-普威断裂、昔格达断裂、李明久断裂、桐子林断裂、倮果断裂、西番田断裂、纳拉箐断裂和金河--箐河断裂。1467年曾在盐边西北发生6.7级地震,1955年9月23日在拉鲊-鱼鲊发生6.7级地震,2008年8月30日又在仁和区与会理县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我市是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多发地区。
自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全球强震活动明显提高,6级以上地震数目明显增多。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大陆仍将处在强震活跃阶段,有发生多次7级地震的可能。在全国划定的5个地震重点监视危险区当中有两个与我市有关。今后五年我市面临的震情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周密部署、严加防范,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全面提高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综合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社会建设一起抓,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基本原则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并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专群结合、全民参与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的原则;三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又好又快,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经过五年的奋斗,到2015年进一步完善我市的防震减灾体系。平时有较完善的监测预报体系;灾害来临之前,有较完善的综合防御体系;灾害来临之时,有较完备的应急反应体系;灾害发生之后,具备有效的恢复能力,建立起适应新时期防震减灾需要的现代化工作体系。其具体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在努力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加大震灾防御力度、强化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使全市城镇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农村地区一旦发生6级左右地震,也能大大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1.建立攀枝花市地震前兆信息中心。实现地震前兆信息集中处理,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提高我市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2.对现有台站进行数字化改造。我市现有地震监测监测手段大多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产品,采用模拟观测,设备老化落后,技术指标较低。必须对现有模拟手段进行数字化改造,监测数据由攀枝花市地震前兆信息中心直接采集、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增上先进的监测手段。为弥补我市地震前兆监测上存在的空挡,经测算需新建10个二氧化碳断层气监测点,在我市形成二氧化碳断层气监测网。分别在马兰山和地龙井地震台增上数字化大地形变仪,在乌龟井地震台增上高精度地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