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实践体验计划
1.目标任务
强化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培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实施“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建设工程”,统筹布局全市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开发全社会育人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多样、优质的德育实践和创新活动资源,促进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校内外共享共生的教育生态。
2.重点推进项目
(1)中小学校外教育项目。充分发挥市、区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的作用,全面提升校外教育基地功能和质量,挖掘全社会育人资源,统筹布局全市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社会资源大课堂”,完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准入条件与资质认证办法,重点搭建项目研发平台、资源配送平台、组织管理平台和服务认证平台。新建和改扩建若干农村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建设50个学生社区工作指导站和10个示范性职业体验基地,建立50个面向社区开放的学校素质教育综合基地和50个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校外教育活动示范基地。探索开发建设网上“社会资源大课堂”,健全认证评价制度。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建设“梦工厂”--青少年动手做工作室,培育一批科普品牌活动项目,建设一批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创设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
(2)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建立市、校、院系、专业等分层次,参观考察、教学实习、职业见习等多种类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要为大学生参观考察提供便利条件和指导,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及厂矿企业开展社会调查,增强社会责任感。选择一批大中型名优企业和单位分批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每年为大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带薪实习岗位,建立大学生带薪实习或职业见习的机制和办法。推出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带教老师,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支持、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3)校园文化传承创新项目。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精心打造上海教育“博雅讲坛”,组织著名教师,艺术家、科学家开设“博物馆一课”、 “艺术欣赏一课”、“院士一课”等,每年拍摄“一课系列”专题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青少年艺术教育彩虹行动计划”,推进民族文化基地和民族文化教育品牌项目建设,建设上海市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学校民族文化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艺术团队,创建一批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示范学校,设立“大学生电影院线”,开展联展、联演、联映活动。大力组织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优秀剧目进大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高校原创校园剧剧本征集、原创剧展演,推出一批反映大学生生活、有时代主题的校园原创剧。组织高校文化志愿者到社区、到学校、到国外孔子学院进行巡演,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每年评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学校特色、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成果和品牌。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建设和谐校园,深入推进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形成一批“温馨教室”建设的优秀教师团队、家校合作团队和典型案例;推广高校“慈善爱心屋”帮困育人模式,在各高校建立“慈善工作站”,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弘扬慈善文化。总结世博会志愿者服务等成功经验,倡导志愿服务理念,打造志愿者文化,成立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与培训中心,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