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城市管理规划的通知

  五、“十二五”主要任务
  (一)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1、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统一管理
  在大城管体制基础上,整合各部门交叉重叠的职能,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并将城市管理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理顺区县、街道、社区的管理体制,建立起区、街互相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落实分层管理负责人,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落在实处,尤其是区、县在理顺体制和机制中尽量与市的体制机制相一致,保证管理和经费核拨的顺畅。加强市城管局对区县的统一管理,2011开始重点实施对江南八大区、九大板块的统一管理,不留盲区。理顺条块关系,建立统一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系统,彻底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重点是明确市政、绿化、环卫设施的产权单位,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统一设施管理的责、权、利。城管部门通过建立统一作业标准、加强作业企业资质管理以及建立科学化、信息化的监督考核体系,以加强全行业监管,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
  2、合理编制规划,加强规划管理
  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的规章体系、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重视城市基础设施、户外广告与景观照明设置、市容建设和整治等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对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环卫基础设施等公用设施实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加强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动态监测与管理;建立规划决策的听证制度,切实推行规划信息和管理程序公示制,实现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
  3、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市场化进程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合作机制,整合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改善城市管理成本结构。以“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经营方式市场化”为发展方向,推进市政、绿化、环卫市场的全面开放,根据市委市政府“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政府推动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运行及管理模式,提高市政、绿化、环卫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挥市场调配优势,放开管护作业市场机制。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一切有利于城管和谐发展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充分涌流。对市政设施维修、清扫保洁作业、绿化养护制定科学的监管办法、质量标准、经费核算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推进管养作业市场化进程。
  4、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完善日常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城市管理部门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加强市、区、街与城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管理合力,研究和协调解决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做好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城市管理保障工作,提高应对城市管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善城市管理考评、监管机制。建立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区、县相关城市管理部门责任履行情况和绩效纳入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建立合理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全面调整细化管护作业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护作业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合同监管、标化监管,同时真正做到事务公开,政务公开,阳光审批,透明处罚,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引入第三方或中介机构开展调查测评,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综合评价城管工作,提高市民群众对城管行业的信任程度。
  构建全市网格化巡防管理机制,实施城管与公安等执法部门联合巡防,市容管理与治安管理对接,健全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建立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指挥和应急处置系统,形成南京特色的长效城市管理模式。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效率。转变执法理念,实现执法重心从自然人到法人的转变;执法范围从中心城区向城乡结合地区扩展,主要街道向居民社区的延伸;执法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执法业务考核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做到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堵与疏相结合,形成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新格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1、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市政设施质量
  (1)道路桥梁隧道建设和改造
  配合南京市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开展景观路和主次干道的维修整治工作,在2014年“青奥会”举办之前,集中力量完成“十纵十横六射”道路整治,做到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提高道路通行功能,并同步提升市政设施质量。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分期分批次对背街小巷进行大修和中修。
  拓宽和改造城区重点街路,消除路面车辙、拥包、开裂等各类病害,提高路面耐久性;调整、增设道路排水支管及收水井,消除道路积水现象;加固调平各类窨井盖,消除井盖沉陷、路面跳车现象;改建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步整治街路路灯以及其它附属设施,合理减少设施量,保证道路空间通透,对保留设施进行选址调优和外观出新。
  (2)排水设施建设与改造
  完善雨水排放系统,保证中心城区雨水顺畅排除,防止城市内涝成灾。推进淹水片及不达标片区改造,通过扩建、改造44座雨水泵站,疏浚、整治河道,改造5-10个重点积淹水地区及约150处排水管网,结合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达到日降雨50毫米以下,城区无积水;日降雨100毫米,雨停后4小时城区基本无积水;日降雨150毫米,城区不成灾。
  开展黑臭河道整治。系统整治包括南十里长沟、城北护城河在内的金川河水系,通过雨污分流、清淤绿化、拆迁拆违、护坡改造等措施,使滨河地区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的集中展示区。加大河道引水力度,完善引调水机制。
  (3)照明设施建设与节电改造
  加强照明设施建设,积极落实惠民爱民工程,推进背街小巷照明设施建设,实现城区建成区路灯全覆盖。
  继续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及节电改造。开展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活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广泛通过评价指标、活动原则、具体形式的不断优化,提高示范工程质量,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对城市照明中存在的单纯追求亮度、追求豪华、能耗密度超标、道路照明过多装饰、光污染严重、采用低效能照明器材等问题,积极实施节电改造。提高节能灯具应用率,实现“十二五”年城市照明节电5%目标。
  2、推动道路和街巷绿化改造出新工程
  针对部分绿地植物配置不合理、种植密度过高、土壤板结、日常养护不到位及植物的生长势衰退等问题,引导并示范推进道路和居住区建成绿地植物群落的调整和改造,增加人性化休闲设施、改良土壤、提高绿地养护水平。
  (1)主城道路绿化整体改造出新
  在道路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以彩化、美化为重点。每年改造出新20条景观路,40条次干道。主要内容有:绿岛土壤改良,植物彩化更新,行道树树池覆盖,增设保护栏杆,增设灌溉系统,路侧绿化整治提升等6项。力争在5年内将主城区主次干道绿岛全部改造一新。通过系统化改造达到主城道路绿化设施完好,景观优美、富有特色、配套完备的目标,改变原有的老旧面貌,全面提高主城道路绿化的设施标准和景观水准。
  (2)广场和游园绿地改造出新
  以注重特色、提高品质,优化功能、完善体系为目标,每年完成5个广场、10个游园的改造。主要内容:植物更新优化、水电基础设施改造、铺装地面透水化、文化景观及解说系统建设、休闲设施建设、增设防灾避难设施等6项。五年完成对现有广场游园的改造提升,对过于陈旧、设施不合理的广场和游园按高标准重新设计和建设。
  (3)出城通道绿化景观提升
  “十二五”期间完成全部14条出城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每年建设改造完成其中的2-3条)。按两侧各100米建设连续绿带,改造林相,增加观赏树种,建设节点公园、广场,形成空间连续、层次丰富、功能突出、群落多样、景观优美、四季变化的城市绿化生态廊道。
  (4)主城街巷绿地综合整治
  将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向街巷延伸。制定街巷绿地设施整治内容、标准和导则,按照区域化整治目标,与市容、市政同步,推进综合整治,达到整一片、成一片,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每年综合整治街巷100条。
  3、开展市容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容貌水平
  (1)推进老居住区及城中村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在建设重点景观区域的基础上,拓展建设范围,以老旧居住区及城中村为重点,加快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步伐,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各街道(镇)应积极摸清区域内老居住区及城中村的布局和基础情况,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发展时序逐步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400个老旧居住区、城中村的综合整治任务。
  (2)推进市容景观示范道路及街道(镇)建设
  结合老旧居住区改造,持续推进市容景观示范道路建设。“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100条市容景观示范道路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南京市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深化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增强市容管理社会互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将市容景观建设活动由“线”向“面”推进,开展市容环境示范街(镇)建设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