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设施
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无线宽带城市和三网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100%。
2、产业发展
使信息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速两化融合,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物联网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力争在“十二五”中期,实现软件产业规模“进四争三”的目标,使南京软件研发和产业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1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4000亿元,实现5年翻两番,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
3、电子政务
建成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智慧政务体系,信息化全面支撑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新型电子政务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手段。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办公,90%以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可通过网络办理。网上申报纳税额占纳税总额的70%。城市管理100%实现网格化。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和综合政务平台等一批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完善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应急指挥等信息化工程,使政府运行、服务和管理更加高效和智慧,成为全国电子政务领先城市。
4、电子商务
大中型企业全面实现企业资源管理、网络营销及综合集成应用,培育50家有重要影响的电子商务行业网站,培育50家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60%以上的大型流通企业;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初步建成国际贸易信息化支撑环境,口岸平均通关时间达到6小时以下,货物平均库存时间降低50%。
5、电子服务
营造智慧的人文环境,建成延伸到基层的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智慧社区示范区,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和应用丰富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提高家庭信息化水平,75%以上的市民能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市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三)总体架构
智慧南京建设要抢抓全球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突破和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多样化发展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进一步完善、深化顶层设计,突出项目带动和模式创新。
智慧南京的总体架构概括为“一大平台、三大领域、六大体系”,即以智慧城市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满足政务、商务、事务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体系、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完善智慧基础设施
“十二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按适度超前的目标,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第四代无线通信(LTE)”、“下一代互联网(IPV6)”、“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大力扩容互联网出口带宽。
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以下一代互联网架构(IPV6)的推广为契机,积极推动各大运营商加快“光进铜退”进程,建设集IP化、宽带化、融合化为一体的“城市光网”,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服务能力,为“智慧南京”搭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加快建立基于城域网的地址规划模型,协调各大网络运营企业做好IPV6地址规划工作,开展新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试点,实现新旧网络平滑过渡,为智慧南京的海量信息应用、发挥科研、商业创新价值构建一个灵活、高效、安全、高扩展的网络传输系统。
完善无线宽带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大无线宽带WIFI热点覆盖密度,完善与3G网络的应用融合。加强与中科院的院市合作,加快MIWAVE技术的研发,抓紧在终端设备、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突破,推进公安、广电等部门和上海微系统所共同建设宽带无线行业专网,尽快将南京建设成为在全国居领先水平的无线宽带城市。通过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带动相关研发机构和产业向“无线谷”聚集,建立创新驱动机制和技术产业化机制,形成集聚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公共测试平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端通信产业“生态群落”,增强南京无线通信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新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加快制定我市NGB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升级改造NGB传输骨干网络、NGB业务平台、NGB管理系统(对业务、内容、网络和用户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实现高清电视、数字音视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业务的集成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引入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对城市运行感知监测能力,建立先进的地下管网、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等行业监测、控制与管理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目标,大幅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控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祥和的城市环境。
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促进业务运营相互准入、对等开放、合理竞争。搭建三网融合公共平台,重点推进综合业务运营支撑软件平台、云计算平台、电视播控平台、媒体资产管理平台、数据和灾备中心平台建设,实现可控、可测、可管目标。积极参与国家863“三网融合演进技术与系统研究”重大项目。大力推动我市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快研发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品以及网络信息安全产品。
(二)构建智慧应用体系
1、电子政务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建设将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民生为导向,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促进政府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推进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支持各领域、各行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和信息资源整合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类采集、共享使用”的原则,建设市政务数据中心。重点加快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实有人口、企业法人基础数据库,整合共建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城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加强社会保障、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土地、住房、交通等专业数据库建设,为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推进资源整合共享。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平台、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构建全市“云计算服务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市电子政务的外网服务平台、内网办公平台,逐步实现我市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应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交换的规范和机制,制订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的技术标准,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存储、共享、安全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各区县、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工作,逐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推广以数字证书、电子身份认证为核心的网络信任体系,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及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加快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及其它关键业务系统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健全灾难恢复机制。将规划、国土部门掌握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与城建、公安、城管、安监、环保、民政等部门提供大量的城市部件坐标进行整合,形成全面、准确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