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职学校全面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验的意见

  (七)融入职业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

  工学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现“职业人”的要求,在评价主体上,应包括行业、企业、家长、学校和教师等多元主体;在评价内容上,在对知识、技能等专业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对职业素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在评价标准上,“社会认可”、“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相结合;在评价功能上,以激励性的发展性评价为主;在评价方法上,以开放性形式为主。

  三、积极推进工学结合课程实验

  (一)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形成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实践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团队协作,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协调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就业与学生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工学结合课程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行动研究的工作策略,遵循科学的课程开发技术路线,创造性地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点,各类课程充分发挥作用的科学高质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遵循课程开发流程,依托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1.进行行业情况分析,明晰目标岗位和职业资格,了解人才需求和质量要求。

  行业情况分析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础环节,通过对职业工作领域的整体研究,了解行业人才需求、职业对应的岗位和任务、劳动组织形式特征等,从中寻找出专业所适合的目标岗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所需的职业资格。在此环节要重点关注两点:一是关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从数量转向质量的变化,要求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突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二是关注工学结合课程的目标建设必须围绕“人才质量”这一核心内涵,要与“职业培训”有明显的区别,突出“教育”的主要功能,使学生通过“学会操作、学会工作”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2.进行职业工作分析,明确职业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

  职业工作分析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面向专业目标岗位和拓展岗位,对毕业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任务及任务的性质、责任、任务间相互关系,以及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详细描述出工作对象、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工艺流程规范、设备工具等内容,为下阶段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奠定操作基础。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