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河北省高技术服务业示范园”,吸引与培育研发和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文化创意、数字化媒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向高新区聚集,建设成为创业投资高地。吸引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咨询、科技中介等各类服务机构,形成从知识创造到知识资本化的创新服务链,打造高技术服务业集群。
--“五大聚焦”战略。一是“政策聚焦”,自主创新政策、项目、资金优先支持高新区发展。二是“产业聚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在高新区聚集和发展,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产业化项目优先在高新区布局。三是“机构聚焦”,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国内重点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各级各类产学研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创业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优先向高新区聚集。四是“人才聚焦”,支持各类领军型人才和高端研发团队在高新区创新创业。五是“文化聚焦”,形成多元文化、多元社会结构主体共生互动和知识融合发展的社区环境。
(2)其他产业聚集区
省级良村经济开发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循环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强化创新要素聚集,促进生物医药、信息、精密装备、纺织服装、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物流产业、石油化工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开展科技协作、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和集成创新。
2.特色产业聚集区
到2015年,以现有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基础和支撑,以营造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为配套,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开展特色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南部工业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向创新型区域产业集群快速成长。
--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分类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创新激励机制,鼓励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特色产业聚集区流动,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进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设备、现代工艺,对现有特色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的投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联姻,采用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培养、引进、留住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特色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特色产业聚集区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建设,在技术咨询与服务、产品分析测试、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科技创新惠民工程
1.人口与健康
“十二五”期间,全市科学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和技术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和计划生育。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提供优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肺部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研究为重点,开展疾病相关基因、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芯片的研究,多态性分析、调控机制研究;基因诊疗技术;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机制与模型建立;病理组织、细胞、血清标本和遗传信息文库的建立;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早期诊断、药物和生物治疗技术;介入、无创、微创等技术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及融合,产生新的研究课题及诊治方法。
--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重大疫情。重大传染性疾病以鼠疫、霍乱、SARS、人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流感等的综合防治研究为重点,开发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高通量、规模化分子筛选、检测技术,生物分子传感器定向识别、快速识别技术,靶向表达、多肽定向转移基因技术,识别标识分子肽库的建立,基因工程药物、DNA药物、寡核苷酸药物、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制技术,疫苗规模化发酵、分离纯化技术,分子流行病、宏观流行病学疾病预测数学模型建立。
--环境、职业危害。开发环境化学污染物的个体暴露检测技术和污染物健康危险度评价技术与预警技术;开展急性中毒的首选快速救治标准化方案及对策措施研究;研究开发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损害的快速和早期检测技术;开展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职业环境因素对健康危险性的评价体系和技术研究;探索职业性高危人群的筛选和保护措施;健全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安全评价技术体系;加强对尘肺治疗的研究。
--生殖健康与人口健康。以遗传性疾病和造成孕产妇、新生儿等死亡的疾病防治为重点,研究开发影响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的重大疾病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综合预防干预、监测和评价基因及蛋白质组学诊断技术,出生缺陷初级预防和早期诊断、干预技术;孕产妇急救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开发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预警和干预技术,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和早期识别不良发育特征及干预技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儿童健康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等。
--基层服务模式。研究适合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推广适宜技术的模式、机制;开发易感人群营养与健康、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膳食营养相关性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技术;研究疾病及危险因素预防干预措施;高危人群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疾病干预技术在社区的推广示范;适合本市情况的卫生服务模式研究。
2.环境保护
到2015年,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实现重要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研究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监管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水污染防治。重点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及关键支撑技术,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重点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现状、成因与调控技术,市区大气环境问题与控制,大气污染物控制与废气治理技术。
--土壤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研究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药环境安全。
--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重点研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危险废物管理、风险控制和处理处置技术,化学品环境效应与风险评估技术,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
--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重点研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支撑技术。
--基于循环经济的污染防治技术。重点研究静脉产业污染防控和资源化技术,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技术,污染物总量物质流分析和控制途径,资源循环对污染物总量的影响机制及污染控制技术经济政策。
3.节能减排
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降低1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市区建筑节能率达到6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初步形成政府引导下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新机制。
--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在工业清洁生产、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高效清洁燃烧与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与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工业废水处理与中水回用、烟气控制治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九个“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领域,开发推广潜力大、应用面广的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攻克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节能减排技术示范项目。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估工作,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资金投入情况、领导重视程度、人员素质、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监督和检查。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水处理”等以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其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与扩散,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工程设计等专业性技术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