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借用媒体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解读国家和省、各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表彰先进人物,积极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全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各级民营经济综合服务机构,开展综合服务试点。建立完善政策宣传、服务导航、服务热线等窗口功能,整合、激活服务资源,培育服务品牌,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多功能、广覆盖,便捷、实用的示范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带动各类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民营企业服务,形成较完整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
4.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优质服务;狠抓“三乱”治理,努力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民营经济法律服务组织,建立网上法律咨询平台和法律服务热线,依托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维权服务。继续开展“金色阳光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转变发展方式,做优主导产业。
1.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结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筛选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的民营企业,开展与大企业对接配套活动,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建设,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和聚集区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立足我省省情和科技、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3.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产品国内外知名度。到2015年,全省民营企业培育100个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000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000个中小企业名牌产品,100个特色产业名县名镇。
4.推进技术创新。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实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调整优化企业技术结构。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到2015年,全省建设20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省级示范平台4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