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监测能力不足,特殊手段基本空白。监测台网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市域内的地震监测手段稀少,项目种类不全,监测能力不强。已有手段,因管理、投入、企业改制等问题,难以维系。缺乏为政府实时提供震情的能力。矿山地震监测、水库地震监测、工程震害监测等基本为空白。
2、建筑抗震城镇欠账较多,农村刚刚起步。城镇老旧建筑仍占相当比例,城镇建筑物、构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参差不齐。没有严格采取抗震设防的建筑物比例较高。旧有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防震标准不高,一些重大工程和易发生火灾、水灾、爆炸等严重灾害的工程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老旧楼房,特别是人员常聚的公共场所的抗震性能鉴定,抗震加固改造工作,需进一步推进。农村民居普遍设防不够,老旧房屋为多。农民建设观念较旧,不大注重建筑的抗震性能。农村缺少有抗震知识的建设队伍。如有地震发生,农村民居损失仍是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部分。
3、区域性震害防御工作滞后,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没有全部纳入议事日程。地震小区划工作滞后。活断层探测工作尚未开展,活断层分布和危害程度不清。城市震害预测工作没有全面铺开。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没有全部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安排,缺乏周密地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措施,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设施、信息、资金、物资等的保障措施。
4、缺少必备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地震应急避难、避险场所不足。市、县级地震应急指挥场所正在落实之中。缺少指挥技术系统装备和设施。基础数据库不完备。缺乏指挥通讯保障,应急通讯系统不完备,卫星通讯方式、网络通讯方式没有被正式列入保障内容。没有报警系统。城镇缺少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地震应急避难、避险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已有的避难场所设施不规范,不完备。
5、防震减灾队伍老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全市防震减灾队伍人员逐年减少,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队伍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明显不足,社区培训不足,自救、互救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震情地位为中心,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目标。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强化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三大体系,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