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加大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力度。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实施新一轮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全面恢复和提高农村河网水系引排调蓄能力。积极开展村庄水环境治理,清洁水源,实现河道和河塘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建成一批具有鲜明水环境特色的典型示范村。
(十一)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建设。加快完成江宁河等9条中小河流治理,实施黄木桥河等一批市级重点河道整治。全面完成第二批90座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10万方以上大塘坝加固建设。加快完成新禹河闸等7座中型水闸改建加固,完成相国圩等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
(十二)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与管理。分区县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快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通过保水保土工程、生态修复、农田整治等措施,着力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改善全市水土生态环境。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生产、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合力提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提高防汛抗旱应急保障能力
(十三)强化防汛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推行防汛“河长制”,按照河、湖、库等级和管理权限,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圩长”、“片长”、“段长”和“库长”,负责辖区内江河堤防、水库大坝的防汛工作,进一步明确防汛责任,保证堤坝巡查和水毁消险等任务的有效落实,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十四)加强防汛防旱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加强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建立长江、滁河、水阳江、秦淮河,以及固城湖、石臼湖等重要江河湖水系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气象、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雨情、工情、灾情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建成重点水利设施远程调度和视频监控系统,切实提高长江水下河势监测能力。编制市域洪水风险图,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避险能力。
(十五)强化防汛抢险应急管理。健全防汛工作组织机构,修订和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强化应急响应和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队伍,建成市级防汛专业抢险训练基地,定期进行培训和实战演习,提高应急抢险实战能力。科学合理布设防汛物资存储,配置必要的抢险基础装备,提高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和调运水平。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