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四大转变:工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
  三大目标: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驱动机制不断强化;集聚集约发展方式加快形成;
  三大定位: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城市。

  积极开展中心镇改革试点。按照“减放并举、能放则放、权责一致、提高效能”的原则,切实抓好店口、钱清、平水等省市中心镇改革,积极推进强镇扩权、规划体制、财政及投资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十改联动”,努力构建加快培育发展中心镇的体制机制。
  探索县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针对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开展多层面、多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绍兴县开展纺织块状产业转型升级省级试点,诸暨市开展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省级试点,上虞市开展中心村培育省级试点,嵊州市开展领带块状产业转型升级省级试点,新昌县开展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造建设试点,越城区开展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试点,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健全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探索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分阶段实施、出让金分阶段支付改革。积极探索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健全滩涂围垦、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机制、闲置土地退出机制,提高土地使用强度和利用效率。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水价等改革,完善资源节约激励约束机制。整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区域统一市场建设。
  加快区域金融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推进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支持绍兴银行跨区域发展。推进金融产品和质押方式创新,推行订单、工业标准厂房、股权、排污权、商标专用权等抵押贷款,鼓励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融资,探索土地、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预期收益抵押融资办法。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建立企业化运作的联合产权交易所,开展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探索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模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鼓励绍兴民营企业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导民间投资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鼓励优势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并购整合、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产业联盟,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专利、有营销网络的新型企业。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化企业经营激励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提高土地流转规模化程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周边置换集聚集体建设用地。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逐步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分类推进与户籍相配套的改革。加快宅基地置换改革,鼓励农民到城镇和中心村落户居住,开展农村住房产权交易工作。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着力提高事业单位活力。稳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强化公益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完善公益服务体系,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加大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权益的有效途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四减少”和“三集中”要求,继续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提升审批效率。完善投资项目审批联运机制,推广行政审批全程代理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政务监督系统建设,完善效能投诉网上办理系统,强化效能监察。探索实施行政审批“零收费”制度。
  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公共预算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民生支出比重。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和整合力度,优化政策扶持体系,重点支持民生保障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推进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开展政府采用合同外包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试点。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重点,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十一、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着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内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完善对外贸易方式。做大做强一般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建立出口加工区,加强出口企业、出口基地建设。发展进口贸易,扩大进口能源资源,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培育进口交易市场,形成大宗物资或资源进口交易中心。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研发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出口。到2015年,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总量达到10亿美元。
  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巩固欧美日等传统高端市场,积极开拓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利用我国与东盟、智利等国家或地区的双边合作协议,扩大双边贸易。发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出口优势,促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建国家级、省级科技兴贸出口基地;壮大领带、珍珠、医药化工等出口块状产业区。培育一批国家出口品牌,做大做强一批省级出口名牌和市级出口名牌。健全外贸监测预警和反技术壁垒机制。到2015年,
  进出口总额突破400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总额300亿美元左右。
  图11-1:绍兴市“十二五”时期对外贸易主要目标(图略)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提升外资引进质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快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鼓励引进一批技术密集、产业链条长的龙头型和基地型项目,引导外来投资更多地投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优化引资结构,拓宽外资来源,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抓住“两岸三通”有利时机,吸引台商在绍兴建立地区总部,承接台湾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强化两地产业对接;吸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投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的项目和设立研发中心,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引进外资的目标。
  创新引资引进方式。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推进跨国并购,推动企业到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大力实施“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战略,探索“以贸引外”和“以侨引外”的路子;运用现代技术,借助各类平台,开展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商业招商,以及重大项目境外对口招商等。“十二五”时期,力争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
  (三)大力拓展国内市场
  开拓国内市场。加强绍兴纺织等区域品牌整体宣传推介,鼓励龙头企业、特色产品开设品牌店、连锁店等,全力拓展国内市场。发挥绍兴专业市场对外辐射的优势,改造升级中国轻纺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完善市场功能,降低产品交易成本,使之成为国内同类产品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推动绍兴由市场大市向市场强市转变,努力提高绍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专栏12:新建改造升级一批专业市场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钱清纺织原料市场;诸暨市:华东国际珠宝城、大唐轻纺袜业城;
  上虞市:石狮商贸城、华东五金汽配水暖城;嵊州市:中国领带城;
  新昌县:中国名茶市场;  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汽车城;
  镜湖新区:绍兴五金机电专业市场。

  扩大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超过1600亿元。稳步推进城市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制订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完善消费信贷,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扩大新兴消费领域。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重点商品生产供应工作,稳定居民生活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着力改善消费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零售连锁便民店、农业生产资料连锁超市全覆盖,积极推动机械、家电、建材等“工业品下乡”,拓展农民消费空间。引导和培育城乡居民新型消费观念,全面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专栏13:促进消费的主要举措
  建设城镇商业中心、商贸商务综合体、农村连锁超市等新型消费载体;
  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城市配送、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
  培育促进汽车、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休闲等新型消费热点;
  开拓绿色商品、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养老)、家庭医疗等新型消费领域;
  培育专业化、个性化、时尚化和品牌化消费的新型消费群体。

  (四)全面加强区域合作
  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跳出绍兴发展绍兴”,鼓励企业走出绍兴,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要素分配,形成一批跨国、跨区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绍兴3个境外工业园区优势,鼓励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加快“走进非洲”步伐,积极参与非洲等地区的开发建设。创新境外投资方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跨国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先进技术、研发力量、营销网络。加快发展对外工程承包,鼓励企业与有实力的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承包境外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工程项目。到2015年,力争全市累计境外投资额达11亿美元,累计实现境外工程营业额6亿美元。
  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以加快嘉绍跨江通道、杭甬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推进生产要素以及商品、服务等自由流动。以经贸合作活动和节会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与衢州市帮扶协作。突出干部、人才、项目支援方式,重点做好援建新疆阿瓦提县的工作,继续做好重庆涪陵为主的三峡库区移民及对口帮扶脱贫工作,积极参与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和青海海西地区工作。
  图11-2:绍兴市“十二五”时期区域合作空间分布图(图略)
  深化与大型国企对接合作。以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吸引大型国企落地入园,促进产业及配套园区的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建设一批对接合作产业基地。立足绍兴产业和企业发展基础,支持大型国企兼并重组市内企业,鼓励企业与大型国企嫁接,引导企业围绕大型国企完善产业链条提供合作项目,培育形成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实施《绍兴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开展合作,加快推进一批有助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绍兴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坚持引资和引智、引技并重,强化科技领域的对接合作,积极引导市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型国企及所属的科研机构开展对接合作,不断提高绍兴的要素集聚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