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食品风险监控体系。根据全市定期监督及专项监督检查情况,及时分析报告全市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对日常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大案要案,要做到即时发现、即时查处、即时报告,及时消除重大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隐患。
3.完善不合格责任追究体系。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责任书,督促其向社会承诺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对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承担第一责任。进一步加大不合格后处理工作力度,对监督检验产品不合格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程序,进行限期整改,责令停产整顿,对存在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等严重问题的要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建立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快速反应的事故处理小组,落实“一把手”事故应急指挥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有序、高效、快速地开展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5.建立执法联动反应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对重大的食品质量问题或案件,由公安、农业、卫生、质监、工商、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
(四)认真排查隐患,不断推进食品质量全程监管机制
集中监管力量和检查时间,开展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和集中治理,全力抓好“三查、三建”,着力消除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1.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货台账与销售台账、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记录、原料进厂与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产品留样、问题食品处理、产品召回记录及消费者投诉处理记录,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和诚信档案。
2.查重点产品,建立重点检查和抽查制度。加大对高风险食品、假冒伪劣问题较多的食品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食品的检查和抽查力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违法线索和潜在安全隐患,特别是黄酒和乳制品行业的食品质量隐患,做到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有效预防、降低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
3.查重点地区和行业,建立联合检查和报告制度。将具有区域性集中生产特点的食品加工区作为重点地区,把生产加工集中度较高、质量安全风险大的食品加工业作为重点行业,防止出现区域性和行业性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加强部门沟通、配合和联动,落实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的重点整治责任。
(五)针对突出问题,不断加强重点食品治理整治机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