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新材料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军民两用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金属合金材料及制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重点依托保定天威集团、风帆集团等企业,推进太阳能级光伏材料、薄膜光伏电池材料、AGM电池和动力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中船重工邯郸718所的特种气体和汉光公司的办公自动化耗材等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承德、唐山、廊坊、沧州、衡水、邢台等地新材料产品的军品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壮大延伸新材料特色产业链。
(三)培育和壮大一批军民结合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型军品保障体系。以扩大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基础、提升军品保障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进一步拓宽军工单位利用优势技术开发和生产民用产品的领域,支持一批地方企事业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建立我省新型军品保障体系。
鼓励和支持军工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成熟技术和产品为支撑,通过合资合作、收购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产品转化,开发和建设一批重大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打造一批军民结合型大集团大公司,形成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承担军工协作配套任务,促进地方优势资源服务军工。允许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制重组。到“十二五”末,培育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点民口配套单位100家以上。
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军工单位联合实施重大项目攻关,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两用技术,打造一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鼓励和支持军民结合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孵化器”,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200家“军转民”或“民参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促其快速发展壮大。
鼓励和支持军品配套单位加快舰船特种容积泵、军用航空、舰船和特种车辆用玻璃深加工、军用包装具和密封材料研制生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化工、磁信息、机械、机电、电子等军品配套重点产品。
四、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军民结合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工业等专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加快推进发展。省政府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加强规划指导,积极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促进军民结合产业有序聚集发展。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质监局要结合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改造、军用标准转民用标准、品牌培育创建等工作,加大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技工业局)要成立军民结合产业促进中心,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和项目的开发、转化和产业化。各设区市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规划审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税、融资、用地等方面,优先办理、优先安排、优先支持。“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每年从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扶持军民结合项目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按年度提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成果转化、研发机构建设等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对符合现行税费优惠条件的军民结合产业重点项目,参照省级重点项目给予税费优惠和减免规费。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高新工程”绿色通道有关政策,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及时解决重大军工项目建设有关问题。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可参照上述做法,在本级财政安排相应资金,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结合全省工业聚集区建设,每年评定2至3个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评选,每年推荐1至2个列入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