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苏州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扩大医疗保险工作。继续办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探索计划免疫、职业病和传染病等特殊医疗保险项目,积极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机制,编织更为严密的医疗保险网络,做到有病能保、有伤能保、应保尽保、能保则保。
  (六)卫生信息化管理体系。
  --加强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卫生信息规划总体设计,加快建设市、县两级卫生信息中心,科学规划卫生信息网络,建成各级各类卫生行政、医疗单位、监管相对人之间互联互通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开发一批基础数据库,充分整合各类卫生信息资源。
  --加强卫生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建设集约式预约挂号平台,提供预约诊疗、政策咨询、健康保健、投诉监督等服务;完善“一卡通”工程,全面推广“挂号、诊疗、检查、结算、取单、取药”自助式服务;优化MPDS医疗急救信息系统,建成运转协调、反应迅捷、机制顺畅的120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市级远程会诊中心和双向转诊便捷机制;建设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构建终身电子健康档案。
  --加强卫生信息管理效能建设。加快区域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机构、人员、设备、服务等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整合卫生行政、公共卫生、医疗单位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构建决策、服务、监管、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与发展项目
  (一)基本建设项目。
  为满足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期内将调整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在新城区、人口聚集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医疗卫生机构。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迁建。在平江新城新建苏大附一院,占地201.9亩,规划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000张(原址保留500张床位),项目投资概算29亿元。
  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在工业园区新建儿童医院园区总院,占地9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900张(一期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设床位600张),投资概算8.12亿元。
  3.苏州市立科技城医院。在高新区科技城新建市立科技城医院,占地 140 亩,建筑面积 14.55 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总投入为12亿元。
  4.金阊新城医院。在金阊新城新建金阊新城医院,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投资概算3.03亿元,远期按500~800床预留。
  5.苏州市公共医疗中心。在相城区建设市公共医疗中心,实施广济医院、市五院整体搬迁,总占地面积200~220亩左右,总建筑面积23.08万平方米,总床位2100张(其中,市五院床位600张,紧急状态下具有扩展到700张的能力,市广济医院床位1500张),总投入约15亿元。
  6.苏州市立医院门急诊楼改造项目。实施市立医院本部门急诊楼改扩建,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入2.11亿元。
  7.各市、区建设项目。各市、区新建扩建包括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太仓市公共卫生中心、昆山市城西医疗服务中心、吴江市第五人民医院等一批项目,预计总投入115亿元左右。
  (二)技术转型升级类项目。
  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专科建设水平,期内将重点建设一批医疗技术一流、医疗流程合理的医疗服务中心。
  1.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苏州市立医院东区重点向肿瘤专科方向发展,建设重点实验室,配置国际国内先进的肿瘤诊疗设备,加强与上海等地专科医院的合作,运用循证医学模式,探索肿瘤诊疗科学流程,建立肿瘤病人随访档案,适时建成苏州市肿瘤医院。
  2.苏州市脑卒中(脑病)中心。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建成脑卒中(脑病)中心。引进国际国内脑卒中(脑病)先进诊疗理念,培养专业人才,配备专用设备,提供专用训练场所,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3.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市广济医院建成市心理卫生中心,配备相应的设施,培育心理卫生从业人员,建成集精神疾病治疗、社区康复、心理干预、员工援助于一体的综合性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完善全市心理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市民心理健康整体素质。
  (三)科技类项目。
  为提高医疗卫生科技水平,提升科研能力与应用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新设和提升一批研究机构,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
  1.苏州市医药卫生发展研究所。开展医药卫生政策、医药卫生经济理论、区域卫生规划、循证医学公共卫生决策和医药卫生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苏州市中医药(吴门医派)研究所(院)。继续加强市中医药研究所建设,开展中医临床研究与中医文化研究。建好中医药实验室与临床验证病区,结合重点专科建设与吴门医派发展,开展脾胃、骨伤科、不孕不育等科研,力求在吴门医派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3.苏州市健康城市研究所。根据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围绕城市建设与健康主题,开展相应科学和政策研究,推进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宣传、健康“细胞”工程,取得一批国内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举办好《健康苏州》杂志。
  4.苏州市公共卫生研究院(所)。在苏州市疾控中心设立苏州市公共卫生研究院(所),整合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科研资源,逐步建立与高等院校、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合作平台,建成省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研基地。开展生命科学与健康、重大传染病、环境疾病、食源性疾病、职业病等前瞻性研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危害研究和医学媒介生物防制研究,为公共卫生循证决策、公共卫生高级人才引进和利用构建平台。
  5.苏州市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在市五院建立市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围绕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免疫病理,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发和应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新技术,与国际国内研发机构合作开发具有诊断价值的免疫检测试剂和药物。
  6.苏州市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中心。依托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建立重大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的产前筛查和基因诊断技术平台,逐步增加自闭症、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的检测与诊断,开展先天性缺陷的筛查与诊断,减少严重缺陷患儿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科教兴卫战略,促进重点学专科进位升级,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卫生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
  (一)姑苏卫生人才工程。
  制定《苏州市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实施意见》,面向海内外引进和特聘5名医学专家,建设10个医学创新团队,培育和引进10名医药卫生领军人才、100名医药卫生重点人才、1000名业务技术骨干。
  (二)重点学(专)科建设升级工程。
  制定新一轮重点学(专)科发展规划,完善重点学(专)科规范化管理,期内建设10个省级以上重点学(专)科,100个市级重点学(专)科。重点学(专)科建设要与科研相结合,与领军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自主创新,对专业水平高、社会需求大、有引领作用的重点专科逐步向专科医院方向发展。
  (三)“五名”战略工程。
  以加强卫生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建设为抓手,制定苏州市名医生、名护士、名院长、名专科、名医院培养与评选指导意见,加强医院职业化管理团队建设,着力打造在全省有影响的15位名医生、5位名护士、5位名院长、10个名专科和5家名医院,全力打造苏州医疗卫生的团队与学科品牌。
  (四)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程。
  加强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医学院校临床毕业生,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等方面开展为期三年的系统培训,提升独立工作能力,适应临床工作需要,期内培训3000名住院医师;依托全市14个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开展医学类本科毕业生为期三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期末达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配备3名左右全科医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