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着重抓好烟叶生产管理,切实增强原料保障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提高烟叶生产水平、主攻烟叶质量作为优化烟叶等级结构、适应卷烟品牌市场需求的重要措施抓好抓实,进一步增强我区烟叶原料保障能力。一要着重抓好布局优化。切实加大连片种植区域的土地流转力度,在考虑合理轮作的前提下,将烟叶种植向土地连片相对集中的乡(镇)、村、组转移,确保适度规模连片种植,每片集中种植面积必须达100亩以上,坚决杜绝零星分散和石旮旯地种植,并对连片烟地实行GPS定位信息化管理,保证连片烟地的真实、有效。同时,要按照“一个基地单元布局一个品种”的原则,优化品种布局,加大自育特色品种推广力度,全区自育特色品种种植面积要达30%以上。要按照“良区、良种、良法”的发展思路,重点引导好韭菜坪二号、K326、红花大金元、NC82的推广种植,继续抓好黔西一号、毕纳一号等特色品系的试验和示范种植。二要着重抓好壮苗培育。继续按照“统一供种、集中育苗、商品化供苗”的方式,根据《贵州省壮苗培育技术规程》和《毕节地区2011年烤烟生产技术指南》要求,把握播种时间,抓好关键环节,落实关键技术,健全完善专业化育苗和商品化供苗的标准及流程,着力在培育壮苗、供应壮苗上下功夫,全面实现壮苗移栽。三要着重抓好规范移栽。务必合理确定移栽时间,细化施肥方案,提高移栽质量,科学确定留叶数,保证良好的田间群体结构和烟株个体长势长相;根据不同品种和区域特点,将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1200株左右;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行双行凹垄覆膜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四要着重抓好成熟采烤。准确把握烟叶采收成熟度,大力推行上部烟4-6片叶成熟一次性砍(采)烤技术,全面推广密集烘烤工艺,适当延长烘烤时间,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并积极推广散叶密集烘烤技术,全区推广面积要达30%以上。五要着重抓好烟田管理。指导烟农切实搞好烟田管理,加强肥料、农药等烟用物资的检测和监管力度,着力做好烟田农膜、农药包装等残留物回收工作,积极探索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肥料利用技术的应用方式,杜绝重金属物质随生产投入品进入基本烟田,确保烟田清洁卫生,保证烟叶品质安全。
(三)强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切实筑牢烟叶生产基础。烟叶生产配套设施建设,既是烟叶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又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支撑,更是广大烟农的热切期盼。因此,抓好抓实烟叶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十分重要,尤为关键。一要精心搞好规划设计。各县(市、区)务必按照烟叶种植三年轮作的要求,依据调整后的基本烟田面积,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的原则,精心做好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道路、育苗工场、密集烤房、农机具配置、防灾减灾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尤其要打破行政区域,按照自然区域和基地单元进行规划布局和实施。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设计和储备工作,组织有关部门技术力量对各类项目进行现场踏勘、科学评估,切实加强对项目设计的监督、管理和控制,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有效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二要提高综合配套水平。坚持以基地单元为项目实施区域,确保实现烟水、烟房、烟路、烟机、育苗大棚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考虑投资规模、服务半径、后续管护等因素,切实提高其有效利用率。要认真排查梳理已建成使用的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对其建设水平较低的,必须完善提高;设施不配套的,必须填平补齐;尚未开工建设的,必须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真正做到综合配套、保障充分、科学合理。同时,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水源性建设和土地整治,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三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制定有力的实施方案,强化组织协调,加强部门协作,细化工作措施,逐级落实责任,尽快组织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驻村蹲点,着力搞好督查指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按时按要求全面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同时,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质量,坚持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工程建设过程管理,严把项目设计关、建设关和验收关,保证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四要注重抓好后续管护。高度重视以烟水工程为主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后续管护工作,按照“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原则,坚持建管并重、管用并举,建立健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管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烟农在基础设施后续管护中的主体作用。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
毕节地区烟水配套工程运行管护暂行规定〉的通知》(毕署通〔2008〕53号)要求,每年在实际收取的烟叶税款中提取10%作为烟水工程后续管护资金,确保其足额用于烟水工程的运行管护,同时要多渠道落实各类基础设施管护经费,并明确管护机构、人员和责任,保证以烟水工程为主的配套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特别要积极探索闲置大棚、烤房等设施的综合利用途径,切实开展多种经营的配套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拓宽烟农增收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