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原则。以效益为中心,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注重掌握市场动态、市场信息,分析市场供求关系,预测市场前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根据区内自热气候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特点和产品特色,重点推进,务求实效。
(三)坚持合理布局、规模经营原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实施,不断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做强产业,切实提高蔬菜收益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
(四)坚持质量安全、持续发展原则。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积极探索产地环境优良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的运作模式,确保蔬菜重点产区环境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安全生产、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原则。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蔬菜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调动农民参与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工作重点
(一)切实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2008年国家农业部审定通过的《毕节地区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确定重点发展夏秋蔬菜的基础上,根据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抓紧编制完善《毕节地区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全区建立五大蔬菜优势区,即:威宁县叶菜类、茎菜类反季节蔬菜生产优势区,毕节市和大方县叶菜类、茄果类反季节蔬菜生产优势区,纳雍县茄果类反季节蔬菜生产优势区,织金县茄果类、瓜果类、食用菌类反季节蔬菜生产优势区和黔西县茄果类反季节蔬菜生产优势区。同时抓住威宁、大方、纳雍被列入国家夏秋蔬菜优势生产带的有利条件和沿海蔬菜基地向内陆转移的良好机遇,突出打造高海拔蔬菜生产基地,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毕节、威宁、大方、黔西、织金五个重点县(市)发展特色优质蔬菜产业。
(二)大力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本着“依靠科学、因地制宜、效益优先”的原则,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实行科学建设、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在全区着力打造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适销对路的27个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着重建设基地排灌系统、育苗大棚、预冷库、田间运输便道、土地改良等基础设施,重点加强蔬菜预冷库、集约化育苗中心和喷滴灌等设施建设,将基地建设成为“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园。同时,对常年蔬菜基地进行登记造册、重点保护,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业基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使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