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促进旅游跨区合作。互为市场、互利共赢,创新营销方式,建立旅游协作网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动旅游合作互动。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打造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联接桥梁,成为川、陕、甘、青旅游合作区的节点,推出跨区域旅游产品和区域旅游一体化路线。加强与全国重点城市和景区合作,实现精品景区联线促销,不断巩固成渝及周边市场,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旅游市场。鼓励和支持各景区与国内外景区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跨域的旅游营销网络,推进旅游客源国际化。

第六章 加快实现服务业现代化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提高层次的原则,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展领域、优化结构,吸引消费内移,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商贸流通业。加快商贸流通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连接成都、辐射藏区的商贸流通网络,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加强有形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专业商品市场、特色商业街区、特色交易市场。改善商业服务环境,积极发展多层次商业零售业态,促进零售贸易升级,完善购物中心、专卖店、折扣店等多种经营形式,推动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和网上购物等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研究离境游客免税购物政策,加快建立境外游客离境购物免税店。

  专栏16      “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业重点建设项目

  新建3-5个重点景区商业中心;改造和新建10条特色商业街;改造升级农贸和专业批发市场20个,提升改造旅游购物网点10个,县级配送中心8个,生猪定点屠宰场8个,工业园区商贸中心4个。重点建设州农产品、红原县、金川县畜产品、马尔康县和茂县建材、九寨沟县旅游产品、九寨沟和阿坝县中药材批发市场;继续推进“村村农家店建设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工程”,改建标准化农家店970个。


  住宿餐饮业。引进国内外著名酒店管理品牌,大力发展度假酒店,适度发展商务酒店,推进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鼓励发展“乡村客栈”。引进知名餐饮企业和管理技术,整合川西文化、藏羌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深入挖掘餐饮文化内涵,建设美食街、酒吧茶艺风情街等餐饮服务集聚区,打造经典川菜和藏羌特色餐饮品牌形象,形成企业多元化、消费方式多样化的餐饮消费格局。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依托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商贸中心及重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物流集中区,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探索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加强物流新技术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建立全州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和县级邮政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立高效的邮政物流配送网络。将我州打造成为面向成渝经济区、幅射藏区腹地的物流中心。
  信息服务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安全、便捷在线支付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建设旅游电子商务,提升旅游管理和营销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交换中心,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政府与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体系。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开发公益性信息资源。
  金融保险业。研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政府债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争取和支持金融机构在州多设经营网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方金融企业改革,将阿坝信用联社改组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支持村镇银行建设,推动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各类融资平台,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创新金融服务,拓展金融产品,促进投资、贸易、货币兑换、刷卡消费等便利化。逐步化解各种债务,提高金融企业抗风险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构建保险市场体系。鼓励创新保险产品,拓展大众保险市场,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和自然灾害再保险业务。
  房地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有效保障土地供应,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林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低收入困难家庭居住条件。鼓励在中心城市、重点城镇、旅游集镇进行商品房开发。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环节的规范管理。
  会展业。以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目标,整合资源,将映秀镇、水磨镇、川主寺和漳扎镇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加快会展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合作,组建大型会展企业集团,培育会展龙头企业。
  社区服务业。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从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出发,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修理服务、废旧物品回收等。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四改两建调结构强配套促增收”的核心内容,用3年左右时间,把全州1353个行政村打造成为幸福美丽家园。加大对农牧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型农牧民,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超过38亿元。

第一节 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根据区域特色,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形成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和产业带,提升农业规模效益和产业竞争能力。

  专栏17             “十二五”期间农业区域布局

  种植业布局

  ◇高原和山原中药材、青稞豆薯特色产业经济带。集中在茂县、松潘、九寨沟、金川、小金、阿坝和若尔盖等县发展中药材;在小金、金川、马尔康和阿坝等县发展绿豌豆;在农区9县高海拔区和高原农区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发展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在适宜区发展青稞种植。

  ◇半山优质特色干果、玉米产业带。稳定花椒种植面积,发展优质核桃生产。稳定玉米播种面积,推广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在农区9县河谷区域和高半山发展玉米生产。

  ◇河谷特色水果、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及茶叶产业带。优先发展甜樱桃、酿酒葡萄、青脆李等特色水果生产,加大苹果、雪梨等品种更新改造;在汶川、理县、茂县、小金、金川和九寨沟等县布局甜樱桃;在小金、茂县、金川和九寨沟县布局酿酒葡萄;在茂县、理县、汶川和黑水4县布局青脆李;在汶县、理县、茂县、松潘建设无公害秋淡商品蔬菜基地;在松潘白羊、汶川漩映适宜区建设生态绿茶基地。

  养殖业布局

  ◇纯牧区。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壤塘、松潘五县及其他纯牧业乡村重点发展牦牛和藏系绵羊产业,建设特色牦牛肉、奶和优质绵羊肉基地。

  ◇农牧结合区。半农半牧8县农牧结合乡村重点引进优质肉牛、肉羊品种,提升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实施肉牛、肉羊、禽兔适度规模及特色养殖。

  ◇农区。半农半牧8县及其它农区乡村重点发展生猪、禽兔产业,兼顾肉牛、肉羊及特色养殖。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油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严格耕地保护,开展土地综合治理,实施育土工程和沃土工程,完成地震灾区灾毁耕地复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推广优良牧草种植技术,继续推行休牧、轮牧、禁牧制度,严控载畜量,缓解草畜矛盾,继续实施退牧还草、防沙治沙和湿地保护等工程。加大畜禽和草畜改良力度,提高畜禽生产能力。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健康种养殖、绿色防控病虫害等适用技术。发展设施农牧业,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疫病防治和防灾设施建设,增强抗病、抗灾能力。
  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品、一县多品”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马铃薯和高原中低温食用菌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推广实施种草育肥、品种改良,加快推进特色牦牛肉乳、优质藏系绵羊、优质生猪和优质禽兔、蜂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经济林、良种速生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为主的生态林产业。

  专栏18           “十二五”期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特色种植

  业

  ◇酿酒葡萄。在小金、茂县、金川和九寨沟县适宜区域内新建和改造酿酒葡萄基地1.1万亩。

  ◇优质蔬菜。恢复、改造和调整原有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规范老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新区生产水平,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建成川西最大的“山地秋淡蔬菜区”。到2015年,蔬菜总产量70万吨以上,无公害产品率100%以上,绿色蔬菜率30%以上,有机蔬菜率5%以上。

  ◇特色果业。改造低产老果园和幼龄果园12万亩,发展特色水果新品种6万亩。以巩固提升为重点,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生态、绿色、无公害有机果品。到2015年,水果总产量40万吨以上,优质果比例90%以上。

  ◇特色马铃薯。继续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试点政策,大力引进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种薯,构建加工专用马铃薯及菜用马铃薯优势产业带。建设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500亩,建成马铃薯脱毒薯扩中心,脱毒种薯覆盖率达60%以上,建成18万亩加工及菜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到2015年,马铃薯面积达到23万亩,总产量41万吨以上。

  ◇优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培育人工抚育金针菇和野生食用菌,以红原为中心,建设高原中低温食用菌生产种扩繁基地30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反季节中低温菌生产基地。到2015年,中低温食用菌总规模4000万袋,总产量6万吨以上。

  ◇道地中药材。新发展川贝母基地1万亩、冬虫夏草基地0.5万亩、秦艽和大黄基地1.5万亩,大黄和秦艽等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到2015年,建设道地中药材GAP生产基地10.8万亩,实现中药材总产量2.05万吨。

  现代畜牧业

  ◇特色牦牛肉乳基地。实施牦牛良种补贴试点,推广运用现代肉牛养殖新技术,提高牦牛乳肉质量和生产能力,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壤塘、松潘等县及农牧结合区县部分乡镇、村建设牦牛基地。加快金川多肋牦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优质品种繁育基地。到2015年,牦牛肉、乳总产量分别达6万吨和12万吨,肉、乳商品率分别达70%、60%以上。

  ◇优质肉羊基地。加大藏系绵羊选育、山羊改良和现代肉羊养殖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肉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在红原、若尔盖、阿坝、壤塘、松潘等县及农牧结合区县部分乡镇、村建设优质肉羊基地。到2015年,羊肉总产量达1.5万吨以上。

  ◇优质生猪。重点发展PIC和DLY优质生猪,推广以养殖小区集中饲养和分户饲养相结合的健康养殖方式,走适度规模、生态养殖的路子,在农牧结合区建设优质生猪基地。到2015年,猪肉总产量达3.66万吨以上。

  ◇其它高原特色养殖。建设一批优质禽兔、藏鸡、藏猪和蜜蜂养殖基地。到2015年,禽兔出栏1000万只、藏鸡10万只、藏猪2万头。积极开展特种养殖。

  ◇优质牧草。重点抓好阿坝老芒麦、川草1号和川草2号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黑麦草、燕麦等适生优良牧草种子基地、打贮草基地和割草基地建设。整体提升草产品档次,加大草料精深加工,提高草产业发展水平。在半农半牧区建设优质牧草基地45亩。

  生态林产业

  ◇建设早实核桃基地10万亩、花椒生产基地5万亩、沙棘生产基地15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30万亩、中药材基地9万亩,建设苗圃科技示范园。


  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积极推行企业和专合组织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联运模式,把特色生产基地建设与市场鲜销、冷链运输、精深加工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行产销合同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和最低保护价等方式实现与农户利益链接。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土地、草原、资金等要素入股,发展各类特色明显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动植物防疫和保护等服务体系。突出抓好标准化种养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良种繁育、农产品保鲜加工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农产品价格监测网络和市场信息发布系统,提高农户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完善农产品供求网络,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推行农超对接、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镇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专栏19     “十二五”期间农业龙头企业、服务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

  ◇龙头企业。改扩建农畜产品加工和养殖企业,在汶川、理县、茂县等地建蔬菜、生猪深加工企业,在松潘、小金、红原等县建青稞、胡豆、牦牛藏系绵羊肉乳以及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在黑水、茂县、金川等县新建核桃、花椒、豆薯荞、蜂产品加工厂,开发雪梨、柿子及蜂的系列产品,建设苹果汁灌装及蜂产品生产线,果酒加工厂,新建和扩建沙棘及蜂产品生产线。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2家,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专合组织。到2015年,发展专业合作组织65个,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58个,覆盖农户45%。

  ◇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到2015年,全州认证“三品”2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个,四川名优农产品5个,具有注册商标的农畜产品5个。

  ◇产品质量建设。建设动植物重大疫病及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流通体系。建设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活畜交易市场,金川县高原农畜产品交易中心;新建1万平方米的林产品销售市场,建蔬菜、特色水果冷藏库。

第二节 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