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专栏10       “十二五”期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建设领域

  冶 金

  ◇电解铝及加工产业。发展电解铝冶炼及铝系列产品加工,形成“水电-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及系列产品”产业链。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增加值35亿元。

  ◇新型硅产业。引进和引导企业生产高纯硅、有机硅、多晶硅、太阳能硅、半导体硅及新材料硅产品。到2015年,形成40万吨工业硅产能,建设我国西南地区工业硅生产基地,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增加值10亿元。

  ◇电石、铁合金。到2015年,形成120万吨的电石产能,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增加值5亿元。培育铁合金、硅铁、烙铁加工工业,到2015年,形成铁合金系列产能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增加值1.4亿元。

  ◇电解金属锰产业。兴建6万吨电解金属锰及采矿能力配套。

  盐化工

  ◇在茂县东兴工业园区建设45万吨氯酸钠、10万吨高氯酸钾、5万吨亚氯酸钠及其下游产品。在茂县赤不苏、理县下孟分别建成8万吨氯酸钠产能。到2015年,氯酸盐系列产品产能达到60万吨,建成亚洲最大的氯酸盐生产基地,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增加值14亿元。

  建 材

  ◇以治权紫坪和四A公司为依托,新型干法工艺发展水泥建材生产,到2015年,力争产能达到2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增加值2.4亿元。

第四节 培育绿色生态产业


  以品牌经营为突破口,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绿色环保品牌。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面向全省、辐射藏区腹地的高原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大力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商品品牌。

  专栏11        “十二五”期间生态绿色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农产品加工。丰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种类,拓展精深加工渠道,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果蔬系列产品,深度开发葡萄酒系列产品,创建葡萄酒名优品牌。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增加值4亿元。

  ◇畜产品加工。创新牦牛基地建设模式和养殖方式,引进国内知名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扩大牦牛肉、乳的生产加工规模,研发牦牛皮、毛、骨、血系列产品,发展牦牛经济。到2015年,力争实现加工销售收入6亿元,增加值2亿元。

  ◇旅游商品加工。开发民族服饰、藏羌首饰、民族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用品和系列旅游纪念品,打造民族特色浓厚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增加值1亿元。

第五节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发展锂能源、晶体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中国“锂谷”和“晶体新材料之都”。加快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场,建成省级风能、太阳能光伏利用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加快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植,形成新的产业支柱。

  专栏12         “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重点建设领域

  ◇新能源锂产业。用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思维,牢牢把握未来科技进步新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举全州之力,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锂盐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壮大规模,延伸锂产业链,形成“矿山开采-原矿精选-基础锂盐-高纯锂盐及锂系列产品深加工-能源锂”的产业链,生产大功率储能锂电池及动力电池,打造国内最大的锂盐生产和锂系列产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基本建成“中国锂谷”,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增加值40亿元。

  ◇晶体新材料产业。恢复重建100吨蓝宝石生产能力,开发蓝宝石晶体新技术生产线,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发展,进入蓝宝石晶体深加工,MOCVD外延氮化镓、切割与封装等产业链末端,进入航空、航天材料生产等高端市场。到2015年,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增加值5亿元。

  ◇电子产业。发展塑磁、橡胶磁、干压永磁铁氧体、软磁、钕铁硼、粉末冶金、转子、微型电机组装,进一步向研发生产摩托车电机、汽车电机延伸,最终到整车组装。到2015年,形成2万吨磁性电子材料和5000万平方米铝箔生产能力,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增加值8.8亿元。

  ◇中医药加工业。对传统名优藏羌药进行药理性质研究、剂型改进、新药开发及标准制定,加速发展中藏羌医药产业。重点开发道地中药材(虫草、大黄、川贝母、红豆杉、党参、秦艽、红毛五加、黄芪、红景天、羌活等)为原料的饮片、中间提取物、成药等系列产品和保健品,打造集医疗与保健于一体的优势民族医药加工基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增加值1亿元。

第五章 加快发展旅游业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精品旅游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建设“全景”阿坝,着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15年,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亿元。

第一节 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形成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藏羌文化走廊和世界自然遗产走廊,拓展南部、东北和西南三环线,全力打造汶川映秀、茂县凤仪、松潘川主寺和马尔康镇四个交通枢纽及游客集散地,全面优化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精品旅游区、四姑娘山·卧龙大熊猫家园户外天堂旅游区、中国汶川映秀震中旅游区、羌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和冰川·草原(湿地)国家公园等六大旅游区,形成“一地、两廊、三环线、四枢纽、六片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优化旅游精品线路。依托交通网络和精品旅游景区,积极培育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旅游环线。着力做精九环线,做优内环线,做强西环线和红色旅游线路,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展现“一步一景点,一程一风光,处处是风景”的全景阿坝。

  专栏13          “十二五”期间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内外环线

  推荐线路

  涵盖景区

  内部环线

  南部环线。映秀-汶川-理县-马尔康-金川-小金-日隆-卧龙-映秀

  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羌文化旅游区、米亚罗红叶温泉旅游区、毕棚沟景区等。

  东北环线。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若尔盖-红原-阿坝-理县(或黑水、茂县)-汶川

  九寨沟-黄龙国际观光度假旅游区、羌文化旅游区、冰川草原(湿地)旅游区等。

  西南环线。小金-马尔康-壤塘-金川-小金

  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草原(湿地)旅游区以及宗教文化旅游景点等。

  外部环线

  九环线。成都-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平武-北川-江油-绵阳-成都

  地震遗址、九寨沟-黄龙国际观光度假旅游区、羌文化旅游区。

  西环线。成都-映秀-小金-马尔康-金川-丹巴-康定-泸定-雅安-成都

  地震遗址、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

  兰九线。兰州-临夏-甘南-若尔盖-九寨沟-文县-武都-兰州

  回藏风情体验、西北民俗风情体验、草原(湿地)旅游区、九寨沟-黄龙国际观光度假旅游区。

第二节 加快景区景点建设


  坚持环境协调、差异化发展和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等原则,加快景区建设、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品牌。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加快旅游干线公路和景区内道路建设,全力推进红原机场、九黄口岸机场建设,全面提高旅游可进入性;按国际化标准建设旅游标志识别系统;加快景区数字化、游客中心、宾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

  专栏14         “十二五”期间重点景区建设

  ◇九寨沟、黄龙国际精品旅游区。做优做精以九寨沟、黄龙为龙头的九黄国际旅游精品区。辐射带动神仙池、白河金丝猴保护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松州古城、牟尼沟、叠溪-松坪沟、九顶山等景区发展。

  ◇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旅游区。做大做强四姑娘山、大熊猫品牌,建设四姑娘山户外活动中心、大熊猫科普教育园区、过渡性放养试验观赏园区,推出四姑娘山登山、森林穿越及大熊猫寻踪游等相关生态旅游项目,辐射带动毕棚沟、结斯沟大冰川、懋功会议遗址等景区建设。建设四姑娘山世界旅游品牌,打造日隆镇国际旅游目的地,映秀、耿达国内一流旅游集镇,辐射带动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三江景区发展,打造熊猫家园、生态乐园和都市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大草原、达古冰川旅游区。做好做响大草原,打造“草原国家公园”和“湿地国家公园”,重点提升黄河九曲第一湾、莲宝叶则、花湖及周边湿地、日干乔、月亮湾等景区。打造壤塘觉囊文化中心、带动宗教文化旅游。将大草原景区建成集自驾休闲、享受自然、文化体验、湿地观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精品区。以达古冰川景区为核心,整合客龙沟风景区、奶子沟彩林、色尔古藏寨、雅克夏森林公园及冰雪、温泉等资源,将达古冰川景区建成国际山地度假胜地。

  ◇映秀地震遗址旅游区。以映秀为中心、地震遗址文化为主题,打造地震遗址文化旅游品牌。开展地震遗迹废墟观光游、地震人文景观游、地震科普教育游、地震模拟体验游等项目。建设映秀-三江-水磨旅游线,进一步提升三江景区品质,建设映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遗址瞻仰、避暑观光、休闲度假的新亮点。

  ◇藏羌民族文化集中展示和体验区。以汶川县城和茂县为中心,建设羌民族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以马尔康为核心,打造嘉绒藏族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以草原(湿地)国家公园为核心,打造安多藏族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

  ◇红色旅游经典区。加快建设和完善两河口会议旧址、卓克基会议旧址、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巴西会议旧址、川主寺长征纪念碑园等五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黑水芦花会议旧址、金川老街红军城等基础设施,打造雪山草地红色旅游精品旅游线,充分展示雪山草地红色文化。

第三节 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


  区分国际国内市场,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开发多层次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加强旅游文化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国际影响力,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专栏15          “十二五”期间旅游品牌建设

  ◇世界自然遗产游。推进自然遗产品牌化,进一步做优九黄国际旅游精品区,加快卧龙、四姑娘山景区建设,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增强国际影响力和产业拓展能力,创造世界一流的精品和亮点,形成南北两个旅游发展支撑极,使三大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亮丽而极具吸引力的世界品牌。

  ◇草原冰川特色游。整合资源,打造大草原、达古冰川旅游区,突出草原和冰川的唯一性,使其特色更明显。

  ◇汶川地震遗迹游。高标准打造地震遗址,注重地震遗址情感化,发挥其区位优势和情感传导,让游客在观光中记忆,在观光中感悟,在观光中赞美。

  ◇雪山草地红色游。推动红色景点与自然景点相融共生,以自然风光叙说红色故事,以红色景点厚重自然风光,彰显红色景区的神圣和长征精神的永恒。

  ◇历史民俗文化游。弘扬差异性明显的藏羌民俗文化,展现大禹治水等神话历史,占领华夏文明肇造的文化制高点,拓展民俗生活、历史文化体验性旅游活动。

  ◇乡村生态体验游。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精心打造精品旅游村寨,规范发展一批特色突出、品质优良的“农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

第四节 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引进和培育,建设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居民友好程度。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快医疗救助等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搞好旅游保险服务;规范旅游服务质量操作流程,实行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构建旅游数据中心,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等服务方式,方便游客进行深度体验和消费。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第五节 推进旅游合作互动


  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建立与国际旅游目的地相适应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市场合理分工,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改革旅游业投融资体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探索发行旅游产业债券,积极培育大九旅集团等旅游企业上市,加快推动旅游业国际化进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