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推动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健康稳步发展,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1.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10 年,全省电子信息类企业数量为3165 家,比2006 年增加了1500 家,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1810 家。2010 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1.8 亿元,居全国第四位,比2006 年增加3861 亿元,年均增幅为18.5%。高性能服务器、热敏打印机、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高端特色优势产品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2.产业区域优势明显,产业聚集优势突出。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为制造业基地、沿胶济铁路线铺开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其中,青岛的家用电子和通信产品,济南的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产品,烟台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通信产品,威海的传真机、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产品,潍坊的电声器件、光电子产品,淄博的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产品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末,我省共有省级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29 家,其中国家级4 家,共入驻企业878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3 家。通过推进我省基地(园区)建设,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基地(园区)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3.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一代通信及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3G)、平板显示、射频识别(RFID)、半导体照明及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浪潮华光、歌尔声学等一大批光电子重大项目陆续启动,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封装等产业链基本形成,成为带动产业快速增长的新生力量。
4.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省信息产业企业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级各部门支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截至“十一五”末,全行业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3 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7 个,重点科技成果近4000 项,申请专利2.2 万项,拥有国家名牌29 个,省名牌84 个。高端容错服务器、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网络及通信装备、光电子及新型电子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一批“高、精、尖”的军工电子技术产品和信息系统装备研发成功,为国防建设和航天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