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2011年湖州市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3.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继续加大异地银行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担保物范围,继续发展股权、专利权、排污权、农村住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质押贷款。探索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新型融资工具。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示范县(区)试点、产业集聚融资平台示范点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市人行、市银监局、市发改委牵头)。完善多元化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各类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建立完善银保合作机制。启动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完善保险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银行信贷业务与保险业务盈利合作与风险共担机制(市经信委牵头)。大力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家,稳步推进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试点(市发改委牵头)。深入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继续加大异地银行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担保物范围,继续发展股权、专利权、排污权、农村住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质押贷款。探索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新型融资工具。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示范县(区)试点、产业集聚融资平台示范点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市人行、市银监局、市发改委牵头)。完善多元化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各类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建立完善银保合作机制。启动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完善保险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银行信贷业务与保险业务盈利合作与风险共担机制(市经信委牵头)。大力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家,稳步推进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试点(市发改委牵头)。
  4.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宽社会投资领域,建立引入民间投资项目库,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市发改委牵头)。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创新工商注册、行业管理等制度和办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大财政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规模企业,争取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到500家(市工商局牵头)。
  (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机制。组织实施全市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区规划,调整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市发改委牵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循环技术,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加强循环工业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扶持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建设局牵头)。组织实施全市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区规划,调整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市发改委牵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循环技术,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加强循环工业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扶持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建设局牵头)。
  6.建立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探索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水量控制及水权交易办法。稳妥推进水价改革,扩大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范围,探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调整销售电价结构,拉大峰谷电价价差,加大差别电价、脱硫电价实施力度,对部分高能耗行业实行惩罚性电价,落实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政策。健全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市发改委牵头)。严格执行国家明确的工业与鼓励类服务业用电同价政策(市发改委、湖州电力局牵头)。进一步完善用地节约集约机制,继续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清理处置转而未供、闲置、低效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产出率。完善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实施区别年期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机制,积极推行“零土地”技改(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探索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水量控制及水权交易办法。稳妥推进水价改革,扩大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范围,探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调整销售电价结构,拉大峰谷电价价差,加大差别电价、脱硫电价实施力度,对部分高能耗行业实行惩罚性电价,落实好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政策。健全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市发改委牵头)。严格执行国家明确的工业与鼓励类服务业用电同价政策(市发改委、湖州电力局牵头)。进一步完善用地节约集约机制,继续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清理处置转而未供、闲置、低效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产出率。完善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实施区别年期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机制,积极推行“零土地”技改(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