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统筹规划,形成统筹规划和各地自主相结合的格局,构建市、区、镇(街)、学校四级培训网络,深入开展各层次、各类型培训。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组织和指导,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校长的培训,抓好校长的分级分类分层培训,增强校长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拨付制度。
3、培育教育教学专家
重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要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着手,由以学历提升为主转向以能力建设为主。深入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和评选一批优秀校长典型,造就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名校长队伍,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
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力度。完善评选、培训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的导向作用,让广大教师争当教学能手,争当教育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重新评选。对市、区两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进行统筹规划,创新培训模式,提高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化水平。建立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职责制度,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跨校跨区域讲学,与薄弱学校定点挂钩帮扶,设立名师工作室等,搭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长和服务的平台。
4、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确保镇(街)教师实际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同类同级区属教师实际收入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
5、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科学核定和规范管理教职工编制标准。做好学校人员的定编工作,配足、配齐教师。建立教师转岗退出机制,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人员要及时分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编制动态管理的模式。
完善校长的选拔、任用机制。完善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把更多专家型、学者型的优秀管理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完善校长任期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任期时间,加强对校长任期目标考核。
完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量化)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为教师考核、晋升、奖惩、收入分配等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将教职工工资与其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实行向班主任、骨干教师或名师倾斜的政策,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实施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校长交流机制。推进以区、镇为主的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化,通过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捆绑、专家授课、派骨干锻炼等形式,加大教师交流的力度。首次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原则上须有在镇(街)学校或城市相对薄弱学校任教一年的经历。对任职期满的校长,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任职交流。对任期内的校长,可根据校长队伍建设的需要,进行挂职交流。
(三)智能教育
全面实施“智能教育”工程--“873”计划。建立学习、教与学资源、教师专业化发展、家校互联、教育教学决策支持、远程教育考核、教育信息和教育信息化服务等8大教育信息化虚拟中心。实施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信息化教学提升、教育品牌创建、教学资源引进、绿色健康上网和推动政府公职人员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等7个计划。促进佛山教育实现学习、教学与管理3个数字化。全面开展教育e城、品牌培育、智能校园、智能决策、资源超市、智能学习、名师培养、绩效提升、智慧人才、交流合作等工程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品牌--“佛山e教育”基本形成。
1、完善教育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
教育现代化基础设备设施能充分满足教育管理与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在校园管理与教学中,生机比达到5∶1。无线教育城域网覆盖全市中小学,建成“天地合一”的教育网络,逐步形成“全时空、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化网络教学环境。大力推进智能数字化智能校园的建设,构建多媒体交互式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加强教育装备建设的专项督导,全面实施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以建设教育装备标准校和先进校为突破口,按照“均衡发展、兼顾公平、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优化国家、省装备标准规范,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装备。着力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建设,提升应用水平,构建立体化、体验式的教育装备应用环境。
2、构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突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障碍,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终身学习平台--“数码学习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逐步覆盖各行业,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优质教与学资源,建成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超市”和“学习超市”,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服务。建立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系统化、生态化和整体化持续发展。加快教育政务电子化的步伐,建成多种教育与教学监控决策数据库,提升教育科学决策能力。
3、大幅度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成标准和开放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形成教师学习培训多元化、教研交流网络化。开展数字化课堂研究,启动移动教与学、游戏化学习、研究性协同学习等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协作、竞争与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数字世界观教育,建立良好的网络诚信道德规范。
(四)依法治教
1、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加快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施教、社会依法参与”的教育法制化进程,切实保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将教育法律法规列入普法教育范围。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教育秩序,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尊重教师权利,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不断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和素质。
2、依法加强教育督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