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佛山有市属普通高校3所,省属普通高校8所,是全省高校聚集地之一。发挥省属高校教育、科研的资源优势,为佛山人才培养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由市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建立佛山高校校际联盟机制。共同开展学术研讨、科技创新和智力服务工作,共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为提升佛山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为支撑佛山经济转型、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六)统筹发展体系完善特殊教育
  1、建立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职能和责任,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市、区两级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到2012年,完成市启聪学校扩建改造工程,五区均建立和完善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健全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或学习支持中心,配备随班就读学生必需的设施设备。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
  2、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建立全市特殊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各区特殊教育学校以招收智障学生为主。市特殊教育学校以招收听障学生为主,并设立市盲童教育中心,同时大力发展面向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员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制度,促进残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融合。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研究,提升“随班就读”质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待遇。
  3、建设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由医疗机构、科研部门、基层学校等方面参与的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的特殊教育综合研究,推进特殊教育机构中残障学生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加强残障儿童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形成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综合干预的运行机制,构建医教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七)加快推进面向全民终身教育
  1、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职工教育。高度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老年教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和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社会文化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加强政府对继续教育的统筹和主导。市、区、镇(街)要建立继续教育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和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推动、管理继续教育的职责。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充分发挥行业、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继续教育的格局。
  3、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建立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主动向社会开放教育设施,面向社会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积极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依托佛山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广播电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开发网络学习课件和终身教育课程,建成覆盖城乡的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开放性、综合性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以佛山社区大学为龙头,各区社区学院为骨干,镇(街)社区学校为主体,形成全市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乡村、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成为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八)深入实施育人为本素质教育
  1、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创新德育内容体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学生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法制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自律和选择,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创新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结合课程改革,推进学科德育,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实践体验,完善德育实践体系,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贯通,推动政府、企业和社区参与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机制。建设德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空间,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区联动育人机制。创新家校合作理念和合作方式,不断完善家长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支持者、学习者和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的家校合作运行机制。积极运用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重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基地和青少年宫等校外专用活动场所建设。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日常集体参观活动和中小学生节假日参观活动一律免费,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图书馆、体育馆(场)、文化馆(站)、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经常性地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综合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效管理,营造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2、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
  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体系。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计划、卫生保障计划和高雅艺术进校园计划。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的设施、器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注重国防观念、军事知识、纪律作风教育。形成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机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