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发展优质多样高中教育
1、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确定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结构比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鼓励和支持高中学校从实际出发,立足传统文化、地域特点、学生发展要求与教学现状,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形成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高中,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和学校特色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四)着力发展特色品牌职业教育
1、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构建从初级到高端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完整培养链条,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建立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连贯、学制融通和多种教育模式共存的“立交桥”,形成中高职衔接、公民办并举、校企合作一体、培养使用同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制定全市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统一规划佛山职业教育发展,科学预测、统筹布局、合理调控建设规模、招生规模和培训规模。建立全市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互相开放教育培训资源,互享实训设施。共同开发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标准和精品教材。完善各区合作互助机制,推进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盘棋”发展。
加快佛山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基地总部为主导,以禅桂园区、顺德园区、三水园区、高明园区为主体,形成“1+4”组团式的空间格局。各园区的建设要有效整合区域内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根据产业分工错位发展,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特色。到2015年,基本建成市、区两级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园区),形成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2、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示范院校建设
全市重点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的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到2015年,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9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所。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力争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可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实训中心建设
创建一批省和国家级实训中心。按照“产业导向、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原则,全市重点建设一批装备一流、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到2015年,建成4-5个省级区域实训中心,2-3个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
创新实训中心建设机制。鼓励和支持学校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共建共享实训中心,支持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实训中心。配置对接产业、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先进设备。配置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训中心运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使实训中心成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
4、深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
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大力推行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招工即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化。推动职业技术院校成立有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进行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标准制定、教学实施、顶岗实习与就业推荐等。鼓励职业技术院校通过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
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托,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校企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在专业设置、人才标准和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实习、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形成合力。建立市级校企合作联盟,到2015年,依托我市企业集团、行业组织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成一批市级行业性职业技术教育集团。
(五)积极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
1、加快发展,推进高校新校园建设
全面完成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逐步达到在校生8000人的办学规模。加快推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逐步达到在校生16000人的办学规模。加强研究生专业建设,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力改善佛山市、区两级电视大学办学条件,充分发挥佛山、南海等电视大学示范辐射作用,构建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平台,为学习者提供系统、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到2015年,市属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6.5万人以上,其中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3.5万以上。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成为全省重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区域科技创新基地,办学水平达全国同类高校一流水平。
2、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根据佛山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建立高等学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机制,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与教材等基本建设,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增强高等学校知识服务意识,更新高等学校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围绕佛山打造世界级现代制造基地,辐射泛珠三角地区产业服务中心的发展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为佛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服务。
3、充分发挥高校聚集优势,建立佛山高校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