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当前,贺州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段,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的整体水平处于全区的后列,欠发达的欠发达地区、后发展的后发展地区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未来五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体有利,是我市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加快转型,绿色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全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直接跨越先发展后治理阶段、跨越先粗放后细致阶段。东部沿海地区要素供给趋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部分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转移领域不断拓展,档次不断提升,为贺州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优经济总量开辟了广阔前景。从区内看,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入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继续完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新布局加快构建,各地正呈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加快发展的新局面,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新时期。特别是自治区明确提出加快向东部先进生产力靠拢,将贺州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桂台客属旅游文化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一系列部署,使我市在全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为我市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区内环境。从自身看,贺州的发展条件已发生可喜改变,发展的基础大大增强,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定,得到自治区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成为推动贺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抓建设的干劲很足,为我市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市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国内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频次增多,节能减排指标的刚性约束增强,地区间竞争加剧,我市面临经济总量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挑战和众多“两难”选择。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估计到,作为后发展的后发展地区、欠发达的欠发达地区,我市经济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给我市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风险在增加。对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考虑、超前谋划、积极应对。

  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我市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抓住大势,抓住机遇,正视问题和矛盾,以改革创新、克难奋进的精神和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去推动发展,有效破解发展过程遇到的难题和有效化解各类不确定因素影响,抢占先机,提速进位,不失时机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贺州发展阶段、发展特色的路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章 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发展定位



  立足广西,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和合作平台作用,借力发展,加快融入“珠三角”,把贺州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建设广西新兴工业城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 “工业立贺”发展战略,全力培育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和闽粤港澳台客家文化亲缘等综合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东部产业向贺州加速转移,快速度、零距离向广东发达地区靠拢,快速度、零距离向广东先进生产力对接,走出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建设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就是要举全市之力攻破交通瓶颈,加快构建形成“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的大交通格局,以交通大发展促进经济大提速,实现市域1小时交通圈、2小时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和3小时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目标,成为区域性重要的交通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

  --建设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就是要凸显贺州优越的生态资源、历史人文和民族特色,着力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打响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生态特色品牌,把贺州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养身休闲、历史考古、民俗考察、人文考究、文化交流、艺术采风于一体的华南生态旅游名城。

  --建设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就是要以建设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高标准高起点布局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并分步实现企业小循环、园区和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发展目标,最终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科学发展的典范、后发崛起的典范。

第二节 总体要求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把我市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为重点,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做大做强工业为支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发挥后发优势,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努力推动贺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路径选择。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把发展提升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与培育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结合起来,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把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和加强项目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快速增长良好势头;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要途径。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循环的理念谋划、经营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并逐步完善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循环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理念的提升。

  --必须把重点突破、区域带动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方法。立足区位、资源、生态、政策、借发五大优势,坚持优先发展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城镇、优先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四个优先”,加强重点经济区域以及城镇群建设规划布局,加快向东部先进生产力靠拢,形成更具活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统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人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的办法,积极探索促进对内对外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建设,激发全市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参与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按照突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突出与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实施“两区一带”的战略部署紧密衔接,突出与贺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定位紧密衔接的要求。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是: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翻番,人均GDP、财政收入与全区、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五年累计达到30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达到650亿元以上。

  --循环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进展。优良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节能减排持续加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建成在全区具有重要地位和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百亿元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宜居宜业宜游”型城市加快形成,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

  --创业创新环境开创新局面。各类园区优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创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公众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财税金融、园区管理、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合作交流的层次、领域进一步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专栏2: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十二五年均增速%

指标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价)

亿元

296.7

550

13

预期性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8

265

20

预期性

财政收入

亿元

22

50

18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363

800

17

预期性

 #五年累计投资额

亿元

1000

300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9

185

18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

1.8

12

预期性

 #出口总额

亿美元

0.8

1.5

12

旅游总收入

亿元

38

80

16

预期性

结构调整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6

48

提高2.2个百分点

预期性

工业总产值

亿元

307

800

21

预期性

服务业就业比重

%

25

33

提高1.6个百分点

预期性

城镇化率

%

35

42

提高1.4个百分点

预期性

科技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70

82

提高2.4个百分点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80

92

 

约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0.1

0.8

提高0.7个百分点

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0.1

0.3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

40

50

提高2个百分点

预期性

资源环境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吨标煤/万元

 

待自治区下达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2010价)

吨/万元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低

吨/万元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待自治区下达

约束性 

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

万吨

 

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

万吨

 

 

 

 

 

 

3.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

万吨

 

4.氨氮化物排放量减少

万吨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16.853

16.799

-0.06

 

森林覆盖率

%

70.5

71.5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

95

98以上

 

约束性

主要江河湖库水质达标率

%

90

96

提高1.2个百分点

约束性

 

共服务与民生

总人口

万人

224.3

235

9‰以内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3

5

 

约束性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4

1.8

累计增加8万人

预期性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约束性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

%

90

95以上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0

95以上

 

 3.新农合农民参合率

%

91

95以上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套

 

0.8

累计增加3万套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802

25760

10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298

7450

12

预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6

40

提高0.8个百分点

预期性

  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三章 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取向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