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日益密切。我国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内需求持续扩大,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经济社会仍将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区进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在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重大产业产能快速释放,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经济社会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我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开放转型、城市转型将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国际化持续推进,改革创新进入攻坚时期,生态宜居、绿色增长成为发展方向,改善民生成为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将处在长期稳定上升周期。
  “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多重历史发展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等区域合作将更加紧密,有利于我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并壮大城市综合实力;国家赋予我市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定位,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促进“三基地三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把以南宁为核心城市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重点经济区,有利于我市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桂台经贸合作以及与东部沿海地区经贸交流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我市获得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产业转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联动发展,有利于我市增强首府城市和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国家加快建设大西南出海通道和东南亚出境通道的步伐,有利于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自治区优先发展以南宁市为核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利于我市发挥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自治区全面实施“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有利于我市乘势而上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同时,我市仍属于后发展地区,经济总量偏小,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竞争力较弱,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够;经济发展仍较粗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开放合作水平不够高,改革创新步伐仍需加快;城乡居民收入较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城乡公共服务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牢牢抓住多重历史机遇,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第二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以及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的精神,顺应全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富民强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更加注重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更加注重打造“三基地三中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宜居城市,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为实现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中期目标,必须坚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作为总体方向,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和扩大消费需求,努力保持和推动投资较快增长,充分挖掘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切实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着力坚持以下发展导向:
  --着力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坚持把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作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力打造“三基地三中心”,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不断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扩大内需和拓展外需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壮大工业、提升服务业、做强农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实现由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把扩大开放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必由之路,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前沿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努力形成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富实效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新局面,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升“中国绿城”水平,加快打造“中国水城”,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宜居宜商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把做强做大中心城市、加快城镇和农村发展作为重要保障,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
  --着力增强内生型发展动力。坚持把改革创新、科技进步作为强大动力,以改革促进转型,以创新增强支撑,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内生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推动城市发展,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福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综合实力将显著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继续提升,“三基地三中心”建设成效更加显著,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平台更加完善,“中国绿城”、“中国水城”城市形象更加突出,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架构基本确立,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中期目标基本实现,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实。主要目标有: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力争期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排位居首、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排位居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位前移。
  --经济结构优化迈上新台阶。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以上。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消费需求日益扩大,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国有企业、投融资、要素价格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新突破,逐步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对外扩大开放与国内区域合作更加深入,城市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体系基本完善,开放型经济更加壮大,服务和引领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增长态势初步显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保持全区先进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任务以内。“中国绿城”、“中国水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森林覆盖率达46.5%,森林蓄积量达4000万立方米,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城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镇建设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中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南宁都市圈逐步形成。城乡基础设施现代化体系基本完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较大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在全市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新突破,产学研有效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取得新成效,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
  --公共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效提高。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覆盖率明显提高;充分就业城市初步建成,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教育质量和均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财政对文化、教育、卫生支出比重显著增大。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人口资源环境保持协调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增长10‰以内。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得到提高,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平安南宁建设取得新成绩,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

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属性

单位

2010年初步统计

“十二五”规划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五年累计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预期

亿元

1800.43

--

11%

--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预期

25624

--

10%

--

3

财政收入

预期

亿元

300.88

--

15%

--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预期

亿元

156.1

--

15%

--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

亿元

1483.02

--

20%

--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期

亿元

905.93

--

15%

--

6

出口总额

预期

亿美元

15.93

--

20%

--

7

外商直接投资

预期

亿美元

3.3

--

15%

--

8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

%

26.93

32

--

5

9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

%

50.16

51

--

0.84

城乡建设

10

城镇化率

预期

%

48

58

--

10

11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预期

%

40.36

41.5

--

1.14

12

污水处理率:

约束

 

 

 

 

 

(1)中心城区

%

85

90

--

5

(2)县城

%

60

80

--

20

1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约束

 

 

 

 

 

(1)中心城区

%

100

100

--

--

(2)县城

%

60

100

--

40

 

资源环境

14

耕地保有量

约束

万公顷

61.49

61.50

--

基本持平

15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约束

%

196吨/万元

137.2吨/万元

--

-30

16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预期

 

0.42

0.49

--

0.07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

%

 

 

待自治区下达

18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