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年(2011-2015年)的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标使用以及品牌培育、发展、保护工作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商标、区域品牌;充分发挥名牌商标的聚集、辐射、引领作用,全面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档次,建立起以名牌商标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品牌经济模式,使之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争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一)商标总量明显增加。全县有效注册商标年增长率不低于30%,力争到2015年底,新增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23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0件,旅游文化商标4件;全县商标注册总量达到33件以上,其中甘肃省著名商标总量达到4件,天水市知名商标达到6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1件,力争驰名商标取得突破。(具体任务指标见附表)
(二)商标布局结构更趋合理。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农产品著(知)名商标数量。全面实施“一所一标”工程,每个工商所年内至少引导、帮助辖区内一个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每年在辖区内确定至少一个已注册的农产品商标,扶持其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商标,鼓励支持商标持有人争创全市知名商标和甘肃省著名商标。
(三)商标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全县“全市知名、全省著名、全国驰名”的商标品牌梯次培育发展机制得到全面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县政府出台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激励机制,对商标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大,并将商标工作纳入全县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商标培育和发展在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四)商标作用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借助品牌影响力,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逐步推动经济增长。农村通过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运用,使全县特色农产品资源得到充分保护,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五)商标环境不断完善。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商标文化氛围初步形成,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地方性商标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商标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运用商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商标侵权假冒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商标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商标。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扶持农业企业走“公司+农户+商标”的发展路子。引导帮助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商标意识,鼓励更多农民和涉农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积极扶持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重点做好张家川的中药材饮片加工、马鹿山野菜等农产品商标;伊香拉面师、伊民电焊工、伊香烹饪师等特色劳务品牌商标,张川阿胶、皮毛加工及“张家川红花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特色商品商标的培育工作。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域、民族特色、产业特色和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产品商标。鼓励农业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服务“三农”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知名度。